乘警|底大一级就真的强?四款手机传感器实测样张分析( 二 )


测试场景:室内稳定光源下的分辨率标版
(测试场景)
中心画质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 在Lens的最佳成像区域可以体现Sensor最好的画质 。 由于绝大部分手机Sensor比例为4:3 , 因此笔者按照标版的数字标识对齐 , 这也是一种避免光线干扰 , 可视化呈现Sensor画质的测试方法 。
(拍摄样例)
我们先来看看这些Sensor在最低iso时中心画质表现 , 大家请观察下图画面中的细线和其间隔的锐利程度、清晰度 , 还有画面整体的对比度 。 Sensor A、D的画质最为扎实 , 对比度也相当高 , Sensor C的对比度和锐度表现不错 。
接着是展示最低iso较边缘画质 , 选取放大的区域位于图片偏右下角 , 大家可以观察数字的清晰程度和细线边缘的锐利程度 。 Sensor D的画质最扎实 , 对比度和锐度都比较高;而Sensor A、B、C的对比度相近 。
二、高感画质
到这里想必大家对这4款Sensor的最佳画质有一定了解了吧 , 不过光线不佳时的高iso场景下 , 它们的画质又如何呢?这几款Sensor所支持的最高iso范围是1600~12800 , 为了公平起见 , 笔者使用1600的iso为基准再做一次测试 。
可以看到 , 当iso达到1600时 , 所有Sensor的中心画质都出现了一定的下降 , 涂抹和锐化的痕迹逐渐显现 。 Sensor D的画面对比度和清晰度最高 , 但是画面较暗 。
高iso下的较边缘区域的画质涂抹的痕迹和锐化的痕迹非常明显 , 但是各Sensor的画面线条依旧可辨 。
三、宽容度
宽容度也是衡量Sensor的重要指标之一 , Sensor宽容度越大 , 记录的明暗信息更多 , 后期调整相对更灵活 。 随着HDR算法的加入 , “底大一家压死人”的定律逐还适用吗?
由于大部分手机用户不会专门拍摄RAW或高像素的素材做后期处理
大部分用户常手动关闭HDR;
大部分手机修图软件不支持RAW格式;
大部分用户的图片处理流程一般为JPG拉拉曝光套套滤镜 。
因此笔者用默认像素大小的JPG的格式 , 拍摄了典型的欠曝场景、过曝场景和HDR场景 。 图像iso为各Sensor的最小值 , 非HDR场景用专业模式拍摄 。
测试场景:公司过道的窗户旁
(兴华同学满脸写着“高兴”)
笔者抓来了路过的兴华同学上镜当工具人参与成像测试 , 首先拍摄了人物正常曝光的样张 。 调整前 , 天空完全过曝的 , 看看通过相应的后期手段能否拉回一部分天空的细节 。
(拍摄样例)
笔者将所拍摄的JPG导入到Adobe Photoshop中 , 用Camera Raw将曝光压低两档 , 并将高光和白色的数值拉到了最低 。 很遗憾的是 , 所有的Sensor拍摄的图片均不能拉回天空的细节 , 依旧死白一片 。
除了Sensor A , 隐藏在背景高光中的一部分树叶倒是被还原了少许 。 看来在拍摄的时候 , 如果不开启HDR , 手机拍摄画面中高亮处的细节基本无法还原 。
既然过曝时天空的细节拉不回来了 , 那么让天空正常曝光 , 通过后期手段提亮人物 , 效果又如何呢?毕竟数码摄影中有一句老话叫“宁欠勿曝” , 那就试试看 。
(拍摄样例)
笔者将所拍摄的JPG导入到Adobe Photoshop中 , 用Camera Raw将曝光提高两档 , 将高光数值-100 , 阴影数值+100 。 可以看到这4款Sensor都能在保证天空有细节的情况下 , 将兴华同学大致还原出来 , 但是画质都十分的感人 , 并伴有大量的明度、彩色噪点 , 暗部也有些许的色彩失真 。
从刚才的两组照片看 , 由于手机Sensor与主流相机Sensor的尺寸差距太大 , 若不依靠算法 , 则被“底大即正义”的物理定律压制得死死的 , 过曝或者欠曝的恢复调整都会对画质造成较大的损失 , 这也是为喜欢用手机JPG修图的同学提供一个参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