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极具“跨界”“出圈”意味的作品也在快速显现 , 伊格言《零度分离》和梁清散《新新新日报馆》是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代表 。 伊格言此前与骆以军等港台作家一样 , 在主流文坛中蜚声海内外的同时 , 与大陆科幻圈一直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 , 其作品对现实情绪和境遇的描摹 , 以及其中所呈现的各种“大哉问”极具辨识度 。 此次《零度分离》的出版 , 则串联起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后人类叙事中生产出的若干经典命题——与科幻文类的社会境遇一样 , 这些命题本身正在挣脱复杂的学科框架 , 而在更宽阔的社会文化场域中获得关注和讨论 。
梁清散的《新新新日报馆》一方面是作者本人近十年来在晚清方向深耕细作的延续 , 另一方面也接续上了科幻次生文化“蒸汽朋克”的脉络 , 在更深处则表现出对世界范围内“复古未来主义”创作风潮的回应与反抗 。 作为老大古典中国触及现代文明的第一现场 , 清末一直是一个充满魅力且未得到充分发掘的宝库 。 从2006年胡行的《飞呀飞》开始 , 一系列以清末民初为背景的优秀作品连续问世 , 其中代表作家包括赵海虹、E伯爵等 , 而梁清散是其中唯一兼具研究者、传播者等多重身份的作者 , 其作品可谓亮眼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科幻文化更为成熟的欧美国家 , 以已逝的历史阶段以及当时尚显先进的各类科学技术为书写对象的“蒸汽朋克”“丝绸朋克”等科幻亚类型 , 往往聚焦于“过去的美好未来” 。 这些国外作者更多地是在面对困顿现实与晦暗未来之时 , 尝试到精神昂扬的先辈那里 , 去寻找关于发展和探索的勇气 。 但在晚清时的中国 , 历史的面目往往呈现为难以想象的深重苦难 , 以及在昏邈绝望中的些微希望 。 因此 , 以之为题材的科幻创作 , 自然也就困难得多 , 由之生发出的精神力量 , 也更为立体和强烈 。
网络科幻文学受到多方扶持与推动
2021年中国科幻版图中 , 还有一部分呈现出相当亮眼的活力 , 这就是网络科幻文学 。 除天瑞说符第二次获银河奖外 , 吾道长不孤和爱潜水的乌贼入围华东师范大学“未来文学家”大奖长名单 , 阅文、17k、中文在线、七猫等中文原创文学网站纷纷启动科幻方向的扶持、征文计划 , 观视频、睡前消息、机核等头部网络媒体也以各种方式介入科幻文化中 。 这些状况一方面源自刘慈欣和《三体》《流浪地球》等传统纸媒科幻在“Z世代”青年中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 另一方面也符合中国的主流-精英-大众-资本等多方社会文化力量尝试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支持、界说和推动科幻的大趋势——年底“元宇宙”概念的迅速走红 , 正是这一趋势的直接爆发 。
回顾过去 , 网络科幻的发展同样由来已久 。 阅文集团自2016年起冠名银河奖 , 可视作科幻圈与网络文学界相向而行的一次尝试 , 但其影响力主要局限于以起点中文网为中心的男频网文中;此后Prist的《残次品》、E伯爵的《异乡人》和一十四洲的《小蘑菇》等在出版实体书之后入围星云奖 , 则说明女频网文中的“末世”“太空”等带有科幻元素的设定同样拥有较高的跨界接受度 。 而近年来除去延续、深化网文套路化创作逻辑的《夜的命名术》《修真四万年》等作品外 , 也有不少作家表现出清晰的文类反思和探索意味 ,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吾道长不孤的《异数定理》《赛博英雄传》、天瑞说符《死在火星上》《我们生活在南京》等 。
【科幻作家|中国科幻:站在微妙时间点,酝酿新生长】整体上看 , 2021年是中国科幻文学在新时代的酝酿与萌发之年 。 虽然尚缺乏拥有跨领域跨行业影响力的现象级作品 , 但一系列事件、活动和奖项 , 体现了更丰富也更深厚的文化积累 , 个体、组织与机制之间的联动关系 , 也让中国科幻显得愈发多元、健康 。
- 野蛮人|日本网友反击:中国人才是野蛮人,因“假币”多才用电子支付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千亿件”时代来临,快递物流业开“打”价值战
- 互联网|中国互联网公司福利简史:羡慕口水流下来
- 本文转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撰文 / 陈思(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本文来自《知识就...|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开启探索宇宙奥秘新时代!
- 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乏力,前景堪忧
- 中国第一位女性首富,靠着白手起家,如今坐拥440亿身家
- iPhone或将推出新配色“中国红”,它能挽救苹果公司的销量吗?
- 科技产业跃升的中国路径(科技名家笔谈)
- 中国网民真的很抗拒付费阅读吗?
- 中国联通|送女友必备良品!GPD P2 Max升级版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