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娃哈哈、京东背后的“女大佬”:从月薪1000到身家160亿,凭啥?( 二 )

学习了一段时间 , 然而或许因为这样的学习方法并不适合她 , 徐新的成绩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 。

这样的状况令徐新备受打击 , 连着几星期都闷闷不乐 。 父亲看她这样消沉 , 就用徐新最喜欢的管理思维劝解她 。 徐新父亲告诉她:“要想提高效率 , 就要走和别人不同的路 。 ”
徐新听到后豁然开朗 , 于是认真思考起自己的学习方式 。 她觉得自己不是死读书的人 , 不能和其他人一样整天泡在书海题堆里面 , 这样的学习方法并不适合自己 。
徐新转而开始拓宽书本以外的知识 , 很快 , 她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 , 学会了把书本上的知识和生活中的常识融会贯通 , 用管理规划的方式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 从此徐新的成绩开始稳步增长 , 妥妥地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学霸” 。
三年后 , 徐新经过一千多个笃行不怠的日日夜夜 , 终于用完美的高考成绩给自己的高中画上了句号 , 然而这个句号才正是徐新传奇人生的起点 。
从银行职员到“投资女王”1984年 , 高考过后 , 徐新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南京大学的外语系 。 大学四年 , 徐新每年都能凭借出色的表现和优异的成绩获得一等奖学金 。
毕业后 , 徐新进入了银行 , 端上了让父母放心满意的“铁饭碗” , 月薪1000元成为人人羡慕的对象 。

最初徐新只是银行里面一个最不起眼的小职员 , 每天就坐在柜台前做着一些不容易出错的小事 , 日子过得平稳又轻松 。 在外人眼里 , 这似乎就是最理想的工作了 。
可是徐新从小就是一个骨子里有着叛逆基因的人 , 她并不满意于当前悠闲又安稳的现状 。 徐新觉得自己空有一身才华与本领 , 不能就困在这样的小地方里面消磨时光 。
在每天做好自己本职分内的工作后 , 徐新总会留一段时间用来充实自己 。 在平时公司举办的活动中 , 徐新也是尽可能地积极参加 , 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
徐新的努力 , 让她在很短的时间内 , 就从一个小职员成为了银行的科长 。 凭借优秀的表现获得了中英联合培训会计师的考试资格 , 突破重重困难 , 成为了香港普华永道的会计师 , 在1992年得到了前往香港培训实战的机会 。
在徐新的回忆中 , 她对自己在香港的日子这样评价道:“在普华的这三年 , 是我进步最大的三年 , 我学会了工作不仅是要努力 , 那是要拼命的 。 ”

徐新这样说不是卖惨 , 因为她在香港的生活确实过得要比常人辛苦一百倍 。
初到香港之际 , 徐新就遇到了最难的一个大问题——语言不通 。 徐新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内陆重庆人 , 对粤语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 一个字都听不懂 。
但工作要完成 , 不能行也要硬着头皮变得行 。 刚开始 , 徐新在香港的事务所中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 。 从早上开始工作就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工位 , 一直到晚上十一二点都还在加班 。
工作上的难题还没解决 , 培训实战的考试接踵而至 。 足足18门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和培训课程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 学习、考试、工作几乎占据了徐新生活的每一秒 。
这样连轴转的生活打造了徐新扛得住任何压力的强大心脏 , 为徐新日后走进商界打造了坚不可摧的基础 。
徐新在高强度的压力下考取了注册会计师 , 开始做审计公司的工作 。 然而日复一日的审计工作让徐新仿佛回到了当银行职员的日子 , 她无法忍受这样重复枯燥的生活 , 在一番思想斗争后 , 她还是决定放弃这份高收入的工作 , 走向未知的投资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