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深思子自知”前一句是“旧书不厌百回读”,这两句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
“旧书不厌百回读 , 熟读深思子自知”意思是经典文字简短,意思深长 , 要多读,熟读,仔细玩味,才能了解和体会 。
苏轼这两句诗原是安慰和勉励那考试失败的安敦秀才的话,劝他回家再去安心读书,不可急于求成,只要“熟读深思”,自然会理解经典的奥妙,他日定能科场得意 。
固然经典值得“百回读”,但是这里着重的还在那读书的人 。简化成“百读不厌”这个成语,却就着重在读的书或作品了 。
文章插图
原文:
【熟读深思子自知的上一句】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 。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 。
狂谋谬算百不遂 , 惟有霜鬓来如期 。故山松柏皆手种 , 行且拱矣归何时 。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 。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
译文:
经典文字简短,意思深长,要多读,熟读,仔细玩味,才能了解和体会 。将来做官恐怕是免不了,如果今日只闲散游息,不再读书上进 , 将来名宦也将追求不到 。为了一心读书,连亲友都不太来往了 。写作的时候很专心,连院子里的花草都没空去看一下 。我为什么想做官而出川东来呢?只是抛开所学,和儿童嬉戏这般做事不认真 。
狂妄错误的谋划却不被采纳,到现在只有头上的白发如期而来 。家乡自己手植的松柏已经长大了,想走不能走,一再拖延,何时能回去 。如果每件事早知道是命中注定的,那我十年来的浪迹求官行为不是极度无知 。现在我和你说千万别去计较一时的得失,在这临别时和你说这些又让我感慨长叹了 。
文章插图
创作背景
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二十八岁的安惇,以秀才的身份参加了乡试 , 其结果是参加贡举考试未中 。
苏轼写这首诗给他,旨在劝慰、鼓励安惇 , 希望他不要过分在意考试的成败,而应当回家安心读书,要去追求知识本身的价值,先贤的典籍中蕴藏着的无穷学问,“熟读深思”自能领悟 。
这首虽是宋朝苏东坡赠给安惇的诗,但内容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 。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慷慨悲凉的送别诗 。本诗即在外放地所作远大的济世理想与残酷的现实人生之间的巨大矛盾使苏轼产生了满腹的悲愤和牢骚,于是便借送别失解西归的安惇之机倾泻了出来 。
诗歌开头四句为宽慰安惇之语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 劝其多读“旧书”,熟读深思之后自然能明白许多有关人生进退的道理,这里化用了三国董遇之语 。因此今日的失解虽然已经无可追悔、无可补救了,但是只要坚韧不拔 , 锐意进取 , 他年功成名就仍然是有可能、有希望的 。
这是苏轼对安俘的宽慰 , 意在勉励遭受失解打击的安惇振作起来,再谋进步,而不要一服不振、自攀自弃 。这种宽慰既切合了特定的对象和特定的情景,同时又流属出了作者本人在命运的无情播弄中的旷达洒脱之情 。
- 为什么说在家庭教育中不能总夸孩子聪明呢
- 奖励惩罚哪一种方式更有效帮助孩子成长
- 入幼儿园之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怎么办
- 该不该给孩子配手机呢
- 武则天杀了几个儿女 武则天杀了几个儿子
- 孩子突然开始骂脏话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 如何引导内向孩子的交往能力
- 单亲家庭如何培养出自信的孩子呢
- 孩子害羞不爱打招呼怎么办
- ?孩子上课总和同桌说话怎么办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