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国产机器人成长快速“堵点”待解( 二 )


工业机器人的运用 , 有助于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 据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数据 , 2021年前11个月 , 安徽省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8500台 , 培育省级智能工厂41家、绿色工厂60家、数字化车间227个;新能源汽车生产17万辆、同比增长1.5倍 , 居全国第四位 。
受访企业家、业内专家认为 ,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 工业机器人产业是实现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 , 已进入爬坡过坎的关键期 。
【机器人|国产机器人成长快速“堵点”待解】产业链供应链多环节存在堵点
尽管创新引擎不断加速 ,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增强 , 但由于起步晚、基础弱 ,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仍然面临技术积累不足、高端供给缺乏、市场推广受阻等隐忧 。
高端供给缺乏、部分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 , 是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 据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等机构发布的《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年)》 , 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市场主要被日本、欧美企业占据 , 如精密减速机、伺服电机等 。 在软件方面 , 国产品牌在稳定性、响应速度、易用性等方面与国外先进产品也还有一定差距 。
芜湖藦卡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涛说 , 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毛利率高于本体和系统集成 , 单做机器人本体毛利率一般为20%到30% , 但核心零部件的利润率能达到40%以上 , 部分减速器甚至能达到70%以上 。 发展核心零部件至关重要 , 否则不管机器人市场体量多大 , 我国将始终是外国企业的卖场 。 此外 , 核心零部件市场被国外垄断可能带来成本上升、交货周期长甚至断供风险 , 威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
芜湖固高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晓东表示 , 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和应用经验的积累 , 国产控制器已实现较大突破 , 但大部分国产控制器所用芯片主要依赖进口 。 由于目前国产工业机器人出货量相对较小 , 国内芯片企业投入工业机器人芯片研发、生产的意愿不强 。 未来 , 芯片在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上应用将更为普遍 。
此外 , 国内机器人企业还面临市场推广困难 , “卖不掉”“买不起”“不会用”等问题并存 。 “十几年来国产机器人的崛起冲击了外企的垄断地位 , 拉低了产品价格 。 但在价格相近时 , 国内企业会优先选用外企机器人产品 , 国内机器人企业的产品卖不掉 。 ”资深从业者许建星说 。
国内机器人企业在与国外机器人企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 主要表现在品牌弱势和技术积累弱势 。 国内机器人企业大部分起步较晚 , 而外国机器人公司在中国市场布局多年 , 相关机器人的用户企业已经习惯使用国外品牌 , 特别是使用量大、对设备品质要求最高的汽车制造和3C电子行业 。
许建星表示 , 机器人只有在具体场景中应用才能升级工艺包 , 积累技术经验 。 国外机器人企业由于几十年的技术积累 , 拥有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 若我国机器人企业长期失去市场和应用机会 , 会阻碍技术积累 , 与国外的技术差距进一步拉大 。
一方面是“卖不掉” , 另一方面 , 部分中小微企业却“买不起”工业机器人 。 首先是投资门槛高 。 工业机器人往往以系统集成而不是单台出售 , 中小企业若想升级生产线需要较大投入 , 缺乏投资动力 。 其次是操作门槛高 。 当前市场上缺乏机器人编程、维护等方面的相关技术人才 , 聘用成本也高 , 甚至出现“买了机器人不会用”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