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生猛,张小龙以退为进

自2014年开始 , 微信公开课便被很多互联网人看做是“张小龙的个人秀”——人们总在新年伊始翘首以盼张小龙分享过去一年对于产品的思考 。
遗憾的是 , 2022年1月6日张小龙未能如常出现在演讲现场 , 因此有媒体人打趣说这是一场“开了但没完全开”的微信公开课 , 这亦是会后社交媒体上相关话题讨论略显冷清的原因之一 。
可即便如此 , 近两届微信公开课均在不遗余力扶持视频号——重视程度上 , 2021年张小龙花50分钟讲解视频号 , 2022年视频号被定义为原子化内容组件;资源倾斜上 , 微信生态陆续向视频号开放多级流量入口 , 两年内便初步完成了基础建设、生态链接、商业互通 。
等于说 , 图文向短视频演化的时代浪潮中 , 视频号扛起了微信二次发育的重担 。
微信基因重组对抗“管道化”
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这是张小龙在2012年提出的观点 。 2012年7月24日 , 从下午2点多到半夜11点多 , 张小龙在腾讯内部做了8小时20分钟的演讲 , 178页的PPT , 腾讯为此开设17个分会场 , 同步直播讲座 , 参加者超过1700人 。 但张小龙这次演讲的结语是:“我所说的 , 都是错的” 。
事实上 , 这不过是张小龙自谦的说辞 。 微信13名创始成员之一曾鸣说过 , “张小龙没有方法论 , 也从来没有理性地说出过一二三四来 。 他提出一个观点 , 当时你会觉得也许这是对的 , 但是后来每次都被证实 , 这真是对的 。 ”
如今 , 微信已成为近乎硬件平台的超级应用——其不受iOS、Android系统局限 , 是一个超高用户市场、超高频 , 同时又兼具社交关系链、统一账号体系、阅读习惯、支付习惯、购物习惯的成熟生态 , 堪称智能手机时代“水电媒”一般的国民级应用 。
可纵然被互联网“封神” , 张小龙仍在2021年微信公开课上坦率地说 , “当时想法特别简单 , 我自己也不怎么用QQ , 所以也需要有一个沟通的工具 。 当时绝对没有想到 , 十年后的微信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 我自己感觉特别幸运 , 我想我一定是那个被上帝选中的人 , 因为光靠个人努力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 ”
转折发生在2018年 , 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迅速崛起 , 冷漠的算法终究碾过了人本主义——当抖音、快手的增长曲线变得越发陡峭 , 其对网友注意力及时间的挤占也越发明显 , 而微信在图文时代由公众号奠定的绝对优势逐渐被解构 , 互联网流量格局正在被改写 。
抖音生猛,张小龙以退为进
文章图片
图源:《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2020年的微信公开课上 , 张小龙甚至反思微信存在两个失误:“一是公众平台在很长时间里只有PCWeb版 , 这限制了内容创作者的范围;二是不小心将它做成了文章内容载体 , 使得其缺失呈现短内容的方式 。 ”
这其实不难理解 , 整个微信生态里群聊、朋友圈是比较私密的状态 , 公众号则更多面向公众 , 而微信中那些不看公众号、不写公众号的人 , 他们获取信息和表达的需求长期未被满足 。
对此 , 产品经理判官在相关文章中分析认为 , “腾讯商业模式的核心就是通过即时通讯产品 , 卡位上游流量 , 以获得用户、商业化、投资的主动权 , 这套商业模式中社交关系链才是竞争力核心 。 而当产品用户数量、使用频次(频率+时长)、渗透率超过一定水平 , 社交关系链便会复制甚至迁移过来 。 因此 , 抖音、快手的体量已足够引起腾讯的担忧 。 ”
尤其当抖音日活爬上6亿大关 , 腾讯手里的牌只有微视 , 应对招式依旧是流量+冠名+补贴的“三板斧”——先打开QQ空间、QQ看点、天天快报等流量入口铺路;然后在《创造101》《吐槽大会》等综艺植入高举高打;最后启动30亿补贴吸引达人入驻 , 甚至还拉来了马化腾亲自站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