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充电8分钟续航400公里已经打卡,圆柱形电池是未来?( 三 )


3系列则是2021年底开始启动的 , 它会沿用2系列很多结构上的设计 , 挑战性没有2系列那么大 , 这样它的量产导入周期会短一些 。 同样4系列则会在3系列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 , 它的导入周期可能会更短 。
这就是联动的研发思路 , 面向市场 , 面向订单 , 致力于解决用户的问题 , 包括铁锂项目联动也一样在做 。 同时 , 联动也在做重卡电池和储能电池 , 用营收去支持团队运营 , 另一方面也能提升联动的工程应用能力 。
联动的研发定位也很清晰 , 公司拥有一批博士硕士科研人员领衔的数百人研发产品团队 , 而且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都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 团队技术研发可以覆盖电池全生命周期及电池基础研究 , 也拥有涵盖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工艺制造、测试试验等领域完善的研发体系 , 在技术层面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 这是他们攻坚市场难点的基础 。

联动天翼的创始人阎紫电来自华为 , 联动走的其实就是早期华为的路线 , 专注技术 , 专注应用 , 在产品技术上持续迭代 。 包括杨博士对于联动产能规划的描述也是一样 , “产能我们会先建1个GWH , 后面几年根据已经锁定客户订单的情况会扩到8GWh左右 , 未来会根据客户订单需求量增加产能 。 ”
华为的特点其实也是一样 , 早期都是通过技术投入试水 , 一旦找准方向就重资产投入扩能 , 迅速席卷整个市场 。 不好高骛远 , 不好大喜功 , 技术驱动型企业往往能走得更远 。
(4)小结
从当前的市场形势来看 , 联动天翼的快充技术和长续航电池技术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 而且联动不只是跟随模仿式地工作 , 而是拥有核心技术 , 更加擅长正向开发 。 已经与海外客户有深入的合作 , 它们的客户群包括乘用车客户、重卡客户、储能客户以及潜在的造车新势力客户 , 布局相当广袤 。 很多拥有大量产能的动力电池厂家 , 在与联动的技术竞争中反而处于劣势 。
【电池|充电8分钟续航400公里已经打卡,圆柱形电池是未来?】也许未来还是要靠这些科技公司来推动 , 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