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充电8分钟续航400公里已经打卡,圆柱形电池是未来?( 二 )


(2)拒绝“抄作业” , 特斯拉4680是方向 , 但不是唯一答案
关于联动天翼的产品布局 , 杨博士回答得也非常爽快 , 他提到:“联动天翼聚焦圆柱和方形锂电池 , 圆柱是接下来几年的技术革新方向和增长点 , 适合高端乘用车 , 方形是当前市场主流动力电池形态 。 ”

杨博士肯定了特斯拉对于圆柱形动力电池普及的贡献 , 正是从特斯拉引进18650开始 , 圆柱形电池开始得到业内重视 , 毕竟圆柱形电池的能量密度有着先天的优势 。
方形电池的入壳比只有90% , 它必须要留10%的空间给电池充电时进行膨胀 , 因为方形电池的应力并不是像圆柱一样均匀分散的 , 而是在某一个维度分散的 , 所以要留出空间给它膨胀 , 这部分能量损失是无法避免的 。 而圆柱电池的入壳比是98%以上 , 因为可以把力均匀分散在这个壳体上面 , 所以能量密度更加占优 。
正因为这个先天的优势 , 联动天翼判断圆柱电池会是接下来几年的技术突破焦点 , 它们推出了Speed 2、Speed 3以及Speed 4三大高端圆柱动力电池系列 。 其中Speed 3的能量密度达到了275Wh/kg以上 , Speed 4更是超过285Wh/kg , 都是业内非常领先的 。

尤其是2020年特斯拉在BATTERY DAY发布了46800圆柱电芯之后 , 两年间各大电池厂商都已经开始开拓大圆柱电池的布局 。 但杨博士也提到 , 特斯拉推出46800圆柱电芯的原因并不清晰 。
这一点其实特斯拉有着技术驱动型企业的浪漫 , 就像当年大众推出布加迪威航一样 , 先定下了400km/h+的极速 , 再通过工程师的智慧去达到 , 而不是先打造一款车 , 再看它能跑到什么样的速度 。
但另外一点就是 , 46800并不一定是最优解 , 它可能也只是解答问题的一个方向 。 圆柱电芯确实会越做越大 , 因为可以减少更多的辅材 , 提升制造效率 , 降低成本以及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 , 但究竟这个数据会是多少 , 其实特斯拉与联动天翼一样都还在探索 。

联动天翼的SPEED 3系列直径为37mm , 这样一来它可以避免46mm直径锂电池在可制造性、热、力与结构设计等方面面临的多重挑战 , 又能实现比26mm锂电池更高的能量密度 , 综合性能更加平衡 , 更适合高端乘用车 。 SPEED4系列的直径为46mm , 与特斯拉的46800电池相同 , 容量是传统电芯的5倍 , 系统集成会更加简化 。
杨博士提到 , 联动天翼的46mm电芯会采用与特斯拉发布的不同的结构设计及结构功能性材料 , 完全正向开发 , 进一步降低电池重量、提高导热效率、降低内阻 , 同时还会追求更低成本和全面综合性能 , 更适合普通家用车 。
至于方壳电池 , 目前依然是国内的主流 , 也是相对最成熟的方案 , 联动天翼也在持续研发 。 而当前热度比较高的软包电池 , 因为结构容量占比比较小 , 能量密度比较高 , 并非联动天翼发展的重点 。
杨博士也直言 , 软包电池的封装工艺是靠分子之间的纠缠去密封的 , 因此可靠性不高 , 热失控热扩散难应对 , 对高能量密度的高镍体系兼容性不佳 , 联动并没有做软包 。 可以看出来 , 联动天翼确实对各种方案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
(3)解决行业痛点 , 联动天翼的生存之道
关于如何面对大型企业的竞争 , 联动天翼的思路也非常清晰 。 杨博士也提到 , “为什么联动还有机会 , 就是因为行业仍有很多痛点问题没有解决 。 ”

联动的目标就是来解决这些痛点 , 比如SPEED 2系列联动研发了两年 。 2019年联动收到研发订单 , 先就订单交流了几个月 , 双方达成共识 , 然后联动给出了概念设计 , 直到2020年一直在做A样设计以及第一阶段的产品开发 。 这个A样冻结了之后 , SPEED 2系列的容量、快充功率就锁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