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Web3.0,是金矿还是泡沫?( 二 )


无论是Web1.0还是web2.0,用户往往需要在不同的平台注册不同的账号,信息之间是彼此隔离的,举个简单的例子,过去我们无法从一个App直接跳到另一个App,因为不同平台间需要搭建属于自己的庞大用户群,并且做好安全防范。
Web3.0发生了范式的逆转,通过Web3.0的底层逻辑,用户与平台间是独立的存在,在注册或登录网站时,不需要填写身份信息并同意隐私协议,而是通过去中心化的网络直接去创建账户,拥有维护互联网的代币协议。理想状态下只需要使用自己的数字钱包和密钥就可以登录任何一家网站,同时也通过密钥来管理自身的资产,获取经济激励。
二、价值互联网,是骗局还是未来?就目前来看,Web3.0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直接的吸引力在于“能赚钱”。
如上文所述,在Web3.0时代, 单体用户能够实现并分配价值,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比如我们先从比较早的NFT(非同质化代币)说起,作为区块链技术下的一种衍生物,国外球星库里曾以18万美元买头像,艺术家Beeple的数字作品《每一天》拍出了6934万美元也属实魔幻;国内互联网头部玩家阿里、腾讯也相继加入,发行数字艺术品。
区块链相当于一种分布式记账本,这些数字文件的创作和交易信息都被记录在区块链上,意味着记载方式不只是将账本数据存储在每一个节点,而且每一个节点都会同步、共享、实现数据的复制,IP被印铸在链上落实出处,所以也就保证了作品和所有权的不被篡改。
眼下,NFT已经被应用到媒体、服装、音乐、影视等行业领域,对于创作者来说吸引力巨大,实现创作自由的同时,同一作品每次转卖都能够收取分成;对于购买者来说,NFT的价值体现在稀缺性和身份的象征,但这也是基于他们的一种认知共识而言。
除了NFT,ENS(基于以太坊的分布式域名服务)也备受关注。
今年10月,发生了目前为止最大的一笔域名交易——有人以420个ETH购入域名paradigm.eth。2017年登录以太坊的ENS,简化了长达四十多位的以太坊钱包地址,通过竞标机制,任何用户都可以注册以“.eth”结尾的以太坊域名,从而优化用户使用加密货币的体验。由于ENS构建于ERC721协议,所以每一个域名都相当于一个NFT。
在Web3.0时代,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输入端开始的商业模式,众筹以及代币实现了创作者的价值循环。总而言之,区块链技术解释了身份为什么具有独立性,为Web3.0提供底层技术支持;NFT在这个基础上为数字货币提供了不可分割、不可复制的交易价值,实现了创造者经济,后者充当了为维护用户对于自己的数字身份和数据的所有权去构建的一系列去中心化组件,成了通往元宇宙的方舟。
把目光聚焦到实际应用上,以Monaco为例,作为主要基于Web3.0的socialFi(social+DEFI)、支持“内容挖矿”的区块链社交项目,Monaco被称为加密版的推特。启动之初,饥饿营销带来的邀请码炒作热潮让Monaco市场热度高涨。
功能维度上来看,用户在这个类似于微博的平台上发布有价值的优质内容,并可以展示名下NFT;此外参与“Write to Earn”进行挖矿,每周会获得相应的奖励,奖励会根据用户粉丝数量、评论数、转发与活跃度成正比。Monaco想以SocialFi(社交金融)为突破口,将数据所有权返还给用户,并给予用户创作收益,推动互联网从Web2.0过渡到Web3.0。
需要说明的是,Monaco的模式也并非首创,早在2017年,部署于Steem链上的社交媒体平台DApp Steenit就已经出现,用户在发布受欢迎的帖子同时可获得Token收益,这使它也一度成为最大的链上加密社区。
就目前来看,Web3.0的设想的确很乌托邦,但实际落地仍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