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乔思伯i100 pro机箱品质高,细节到位( 二 )



整个机壳的上方都有一个散热器 , 一个垂直的网格 , 下面有一个X型的框架 , 看起来很不错 。 它的后背上有一个小小的布料把手 , 可以轻松地拿下来 , 而且不需要占用空间 , 看起来更加漂亮 。 上边的 IO端口被设计在了右边的角落里 , 整个屏幕都是黑色的 , 有一个银色的边框 , 看起来很有格调 。 接口主要是实用性 , 外部有 POWER LED灯 , 可以发光 。 TYPE-C USB3.1GEN2的接口必须要有主板的支援 , 具体的界面你们可以看到 。 去掉上面的挡风板 , 正面的铝和侧面的透明玻璃很好辨认 , 大约有2 MM的厚度 。 乔思伯i100 pro的左侧和右侧都很特殊 , 上面有两颗螺钉 , 乔思伯的那台 , 也是从下往上开启的 , 这两种方式都是从下往上开启 , 这样既可以防止在钢化玻璃上穿插 , 也不会破坏外观 。 里面的构造大家都很熟悉 , 中间的钢铁骨架把整个房间分成了两部分 , 一块是电源 , 一块是主板 , 一块是显卡 。 在顶部和底部要预留足够的地方以供风扇和冷却 。 与乔思伯i100PRO的区别在于 , 它的中频被加强了 , 它的供电槽与 ATX标准的功率模块相匹配 , 可以调整 。 后侧 , 正面 , 后侧 , 两块2.5英寸的硬盘支撑 。

另外 , 3.5英寸的插槽 , 我会告诉你们 , 你们可以猜测一下 , 位置很偏僻 , 我也是在组装的时候 , 看到了使用说明 , 有点惊讶 。 内部的设计 , 钢铁框架并不是一个整体 , 它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 , 动力舱和主机箱的底座上有一块橡胶垫子 , 再用螺钉将它们连接起来 , 这个小部件应该就是为了防止震动 , 请大家多多指教 。 至于硬件方面 , 之前已经跟所有人说过了 ,ROGX570I是 ROGX570I的 , 电风扇是 ITX时代遗留下来的 , 乔思伯HP400是用来做主板用的 , 看起来R72700挺稳的 , 所以就没怎么动过 。 稍后再来看有没有需要更新 CPU 。 记忆体采用了广威公司的DDR430008 G*2 。 固体是三星980 proPCI-E4.0512 G很奇怪为何如今 ITX的外壳几乎都是倒置的?有些处女会被气得半死 , 把图形和 IO盘的版面180°地翻转过来就好了 。 乔思伯I100PRO的主机箱大小刚刚好 , 没有太大的活动余地 , 而且把它放在主板上的时候 , 也是斜着的 。 通过主机箱的插头穿过主机箱的插口也作了保留 。 关键是 , 在这个地方 , 我觉得最有人情味的地方 , 就是动力舱 ,ITX公司的员工都知道 。 乔思伯i100pro有 ATX供电 , 所以不用为 SFX和SFX-L的供电问题而发愁 。 此动力箱有两层和一层支撑 。 在安装座的螺钉孔上面和下面都要留出两个孔 , 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调整到足够的地方 。 最大的功能是阻止电源的电线将下方的风扇阻挡 。 拆卸后的两个支座 , 供电装置 , 带有 SFX/SFX-L转换器 。

i100 pro可以说是对使用者的感受更加全面 。 一般的 SFX/SFX-L都有自己的插头 , 多的就是后手了 。 这次我用 ATX供电 , 把插头给拆了 。 电源采用了安钛克 NE系列850 W黄金模块供电 , 350年的动力 , 主要是因为其雪白的机身 。 那安钛克的 NE系统 , 价格也很便宜 , 结构也很简单 , 就像 LCC+DC-DC一样 , 采用了日系的电容 , 7年的质量保证 , 电池的转换效率 , 已经达到了铂金级别 。 850 W , 就是为了保证以后在更换 U和显卡时 , 能省下更多的钱 。 乔思伯i100 pro的电源支架是 L形的 , 所以它的材质更好 。 L形的尾端有几个三角形的孔洞 , 为了不干扰电源的辐射 , 它的底座上有一个三角形的孔洞 。 这样的视觉体验还不错 , 有一种工业风的感觉 , 但遗憾的是 , 它只能向里走 , 无法展现 。 插上电源模块是很正常的事情 。 安钛克i100 pro的线条很平整 , 线条也很流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