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智慧医疗需要这样的一片“云”

基于“天河人工智能创新一体化平台”构建的“天河智能医学影像云” , 已形成集大规模影像数据安全高效汇聚管理、人工智能医学智能影像辅助诊断、云端影像多角色多终端协同诊察为一体的系统化应用 , 目前处于落地服务阶段 。
◎采访人员 陈 曦
近日 , 工信部、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医疗装备领域首个国家层面的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 。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秘书长李志勇坦言 ,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暴露了我国医疗装备产业应急保障准备不足、行业应急保障机制缺乏等问题 。 为进一步提升全球性流行病防控应急能力、提高重大自然灾害紧急医学救援能力 , “十四五”期间将加强应急医疗装备技术储备、产能储备 , 形成平急结合机制 , 一旦发生疫情、灾情 , 能够实现快速转产 , 提升我国紧急医学救援装备的快速响应、有效供给能力 。
据介绍 ,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 依托“天河人工智能创新一体化平台”构建的世界首个“新冠肺炎CT影像综合分析AI辅助系统” , 已为百余家医疗机构提供服务 , 访问量已超过100万次 。 为了更充分发挥“天河”系列科技创新平台在智慧医疗领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支撑服务能力 , 基于“天河人工智能创新一体化平台”构建的“天河智能医学影像云” , 已形成集大规模影像数据安全高效汇聚管理、人工智能医学智能影像辅助诊断、云端影像多角色多终端协同诊察为一体的系统化应用 , 目前处于落地服务阶段 。
牛刀小试助力抗疫
2020年伊始 ,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 , 如何实现疾病的尽早诊断 , 在与新冠病毒的斗争中占得先机?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徐波教授第一时间找到了时任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应用研发部部长孟祥飞博士 。
“虽然典型的CT图像可能有助于早期筛查疑似病例 , 但由于各种病毒性肺炎的图像比较相似 , 影像科医生很难通过肉眼直接判断 。 ”徐波介绍 , 搭建“新冠肺炎CT影像综合分析AI辅助系统”可以为医生提供有力的参考 , 提高筛查诊断新冠肺炎患者的能力 。
仅用了20天左右 , “新冠肺炎CT影像综合分析AI辅助系统”就成功上线 。 该系统基于“天河人工智能创新一体化平台” , 实现了基于CT影像的新冠肺炎特征检测功能 , 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手段 , 有效提高了新冠肺炎患者的筛查能力 。
“相较于影像医师约10分钟/例及最初核酸检测总耗时24—48小时 , 使用这个系统的检测分析每例只需要10秒 。 ”徐波介绍 , 经过不断系统优化 , 该系统的总准确率已超过90% 。
由于该系统不需要现场部署 , 可以远程在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使用 , 目前已为包括美国、墨西哥、印度等全世界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提供了技术支持 , 切实为全球抗疫贡献了强大的科技力量 。
“新冠肺炎CT影像综合分析AI辅助系统”只是“天河智能医学影像云”的牛刀小试 , 目前依托“天河智能医学影像云”的多个应用系统已在全国多地医院投入使用 。
徐波介绍 , 在远程诊疗方面 , 目前国内很多医院已有实际应用 , 特别是应用在多学科诊疗模式中;云胶片在江浙地区也已有一定范围的落地应用 , 患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 , 付费检查原图 , 甚至追溯所有历史检查;区域医疗共享方面 , 目前几个一线城市和试点区域都在卫健委的要求下建立了省级影像云 。 其中 ,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建立的医联体影像云共享系统已落地 , 目前已开放2家医院的受限共享访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