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成功的案例和分析,亚尔默创业成功的分析

笔者在2015年11月学习国家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制度的基础上,在机电工程学院进行了大学生创业意识问卷调查,以自己带领团队的真实创业经历总结分享经验,并结合具体案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路进行了点评分析 。
一、案例概述
陆,西北大学林学院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 。学生对设计感兴趣,考虑在绿色设计领域做跨学科的开创性项目 。他的想法是,绿色设计是未来设计领域的必然趋势,人们对绿色、和谐、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对室外雾霾环境无所适从的情况下,人们对绿色室内环境的需求更加迫切 。因此,他认为绿色室内立体绿化系统的设计应该有很好的市场 。简单构思项目后,陆找到相关必修学科(机械)的创业导师,对整个过程进行分析指导 。
二、工作目的
案例中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目标创业方向和一些设计专业基础 。创业导师前期要帮助学生完成种子阶段的指导工作,包括挖掘项目亮点、组建创业团队、进行技术研发和搭建技术壁垒,帮助学生了解项目领域的创业政策和制度,学习创业者必须掌握的知识,如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风险投资等 。通过创业实践,学生最终可以拥有创业思维,提高综合素质 。
三、工作内容
结合本案学生创业实践的具体问题,创业导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指导:
(一)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 。's创业意识的强化其实就是强化学生的创业精神,是不断学习提升自身能力的过程 。学生有想法并不少见 。难的是很少有学生愿意系统地评价想法,并试图通过行动来实现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创业导师首先肯定了学生的创业思路,充分鼓励和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搭建了学生与专业老师的沟通桥梁,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项目方向,探索适应学校和学科定位的项目,坚定创业信心 。最终确定将初步构想嵌套到“高科技现代农业”两个维度,将产品定位在均匀灌溉、不滴漏的立体灌溉系统中,打造节能、生态、健康、优美的人居室内环境,实现“绿色设计、生态居住”的企业愿景 。
(二)丰富教师的技能储备 。,作为兼职创业导师,工作领域知识技能简单,指导创业实践所需技能少,远远不能满足创业学生的知识需求 。因此,创业导师在指导项目时,首先要在短时间内学习项目的跨学科知识和创业指导的相关课程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更充分地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创业导师们集中学习了8门专题课程,共计近200学时,并为课程研发设置了创新创业指导公共选修课 。
(三)创造各种条件指导学生 。's的创业过程充满困难,成败未卜 。作为创业导师,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的项目进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指导学生团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从大赛中获得认可和学习经验,同时在创业学生中打造了一个交流平台,达到同行交流互助的目的 。你也可以利用校友和其他资源邀请真正的社交
大学生创业事迹不断涌现,与教师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密切相关 。机电工程学院通过长期的科技创新研究和加强创业培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
(1)学院多次获得“科技创新先进集体”“创新创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7年至2013年,学院本科科技项目逐年增加,项目优秀率喜人 。连续7年被评为“科技创新先进集体”;2015年,在全国“大众创新创业”的浪潮下,学院稳扎稳打,2016年荣获“大学生创新创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
(2)学院的建立是全校第一
-index="0">创客之家”创新创业孵化空间 。“创客之家”的理念是“将专业思想和理念付诸实现”,鼓励学生结合各自专业兴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主动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截至目前,“创客之家”已配备齐全3D打印机及其他设备,吸引来自不同院系近200名学生参与,由核心成员的带领成员一起“补技术课”,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
(三)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丰富多彩、设置科学 。学院以团工委创新创业部门为基础,2016年开展创新创业类培训教育活动30余次,组织学生申报创新项目200余项、创业项目10余项,协助开展所有项目评审、中期答辩及结题答辩会,面向全体本科生制作“创新创业小卡片”作为学生在校期间创新创业的参与记录凭证,对于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起到良好效果 。
五、工作启示
(一)作为教师应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广大教师还应尽快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树立起既要就业也可以创业,自主创业不仅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更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模式的新观念 。
(二)加快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创业成功的案例和分析,亚尔默创业成功的分析】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经之路,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要“因材施教” 。落细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案,使方案可落地、可执行 。优化教学计划,可适当加大选修课,增设创新创业类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和灵活自主的学习空间;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跨学科、跨专业修读课程、专业和第二学位,培养复合型人才;要把学生的个性作为一种创新的资源来开发,给学生个性发展营造宽松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