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传媒大学卢迪:5G消息,银行进入智能化时代的新入口( 二 )


中国电子银行网:工行、建行、农行、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都在金融业务上布局5G消息,您认为5G消息对提升银行运营能力方面有哪些优势?
卢迪:运营的话题很大,单就银行的5G消息而言,它可以从三个方面提升银行的数字化运营:用户运营、业务运营和流量运营,其中,最重要的当属业务运营。
业务运营,在宣传推广、办理业务、新业务开户等方面,5G消息都有上场机会。银行不缺宣传推广的渠道,比如APP以及其他的自媒体渠道,但这些渠道的宣传效果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在互联网平台上触达用户方面,宣传产品和吸引用户的难度,以及找到自己的潜在客户的门槛并不低,但5G消息可以精准地直达用户。
提升业务办理效率是银行积极布局5G消息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对而言,银行APP的打开率是比较低的,特别是老年人,他们用APP并不方便。
5G消息则不然,打开率高,形式便于平常人理解和操作,老年人使用起来也没什么障碍。它可以迅速解决用户的部分业务办理问题,比如账户查询等。5G消息通过卡片形式的内容引导用户在几秒之内解决问题,不会给用户看其他跟业务本身关系不大的内容。
新业务开发方面,5G消息更突出的优势在于它的数据能力。银行可以根据业务产生的数据来发现用户的需求,再由需求来引导开发,对银行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用户运营,与其他的互联网平台相比,5G消息的用户基础更大,更有利于银行去做好获客和活客。
5G消息与APP、自媒体账号等形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与用户的手机号是直接关联的,用户触达可以更精准。手机号可以精准指向特定的人。虽然,银行自媒体账号上有大量的粉丝,但这些粉丝在很大程度上往往意味着一些数字,银行可能完全不清楚他们是谁,即银行无法精准识别谁是谁。
流量运营,其实,很多自媒体上产生的流量并非银行自己的流量,因为银行不能直接拿来使用,也无法对这些流量进行运营。比如,银行某天在某自媒体平台上发出的推文的阅读量很高,但银行无法确切知道哪些用户对这条内容感兴趣,也无法进一步运营。
5G消息上产生的流量会形成银行真正的私域流量。这些流量和数据都可以进行私有化部署,也就是可以部署在银行自己的服务器上。
中国电子银行网:信息安全,特别是涉及资金交易的信息流,用户会十分敏感。从防范电信诈骗角度来看,5G消息有哪些优势?
卢迪:信息安全的角度来讲,主要从真实和透明的角度。C端比较好理解,C端用户是实名制的,理论上,所有用户都是真实的个体。
B端,企业用户在运营商开办5G消息业务需要经过层层认证和审核。行业监管层也在规范化和细化相关规则,比如不能通过伪基站进行发送等。以往一些不合法不合规的问题都可以进行规避。
再者,银行服务号会展现机构认证Logo、联络方式等信息,客户与银行间的交互信息采取加密方式传输,可以有效防范伪基站、短信劫持等风险,能够更好地守护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
另外,5G消息重新构架了一套业务体系。运营商为打通彼此之间的互联互通,让5G消息变成一个可管可控的技术体系,运营商通过IMMS(Instant Messaging Management System ,即时通讯管理系统),将网络、业务以及管理体制和机制都进行了底层重构。
从内容的角度来看,5G消息的发布也会经历认证和审核,相关监管部门和运营商会把好这个关口,如果有不合法不合规的内容,该条消息会被拦截。
因此,目前而言,用户不用担心5G消息的信息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