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运转效率的瓶颈

|社会运转效率的瓶颈

在SaaS行业做久了 , 有个很大的感触就是 , 社会运转效率 , 基本就受制于人脑有限的运算能力 , 这是一个瓶颈 。 为什么这么说?我举个例子:在我们这行业 , 想要把软件卖出去 , 让客户掏钱 , 你得让他们相信 , 你兜售的软件或者所谓工作方式 , 能解决他们的具体问题 。 最终结果 , 要么帮他们省钱 , 要么帮他们赚钱 。 SaaS软件基本都很复杂 , 客户不能像考虑买烤箱还是空气炸锅那样 , 仅靠一个人的脑子想想就做决策 。 他们手上都有一份很详细的需求清单 , 要求你的软件能做到这个 , 能做到那个 , 招标的时候就看哪家的软件能做到的更多 。
这么做当然很正确 , 很严谨 。 但是问题来了 , 最终决定买哪家的软件 , 这个决策是人做的 。 决策者可能是企业老板 , 有可能是信息部主管 , 也可能是与软件使用领域相关的业务主管 。
既然是个具体的人 , 受限于脑子的运算能力 , 他只能把对比的过程简化了再简化 。 客户希望做到的事情 , 可能你家的软件能做到 , 我家的也能做到 。 每家的软件各自是怎么做到的?要费多大劲?达成的效果好还是差?容不容易出问题?这么多维度的信息放在一起比较 , 一个人的脑子吃不消 。 他会怎么做呢?索性把这些因素通通抛掉 , 不考虑 。 如果你也能做到 , 他也能做到 , 那你们两家在这点上就打成了平手 , 我们继续看下一项 。
好了 , 现在变成了比数量 。 这就已经离客户的初衷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 但是没办法 , 初衷太模糊太琐碎 , 人类的语言不可描述 。 人脑又是依赖语言来思考的 , 语言里都找不到这个概念 , 你还怎么思考?不准确的办法 , 总好过没有办法 。
到了这还没完 。 你们买软件的既然形成了一套标准 , 我们卖软件的难道就不会动脑子吗?要知道 , 我们的目的根本不是帮你解决什么问题 , 而是把软件卖出去 , 把你的钱弄到我们公司账上 。 对这个目的有帮助的事情 , 我们都会干 。
说实话 , 我们卖方的精力也有限 。 你需求清单上要做到那么多事情 , 我们难道还真的站在你的角度 , 给你量身定制一个完美方案啊?你都还没确定要买 。 况且我们也是一家公司 , 我们也内耗 。 即使答应给你造辆小汽车 , 最后交出去的很有可能是一辆老年代步车 , 这点我们自己心知肚明 。 都内耗成这样了 , 我们多包装出一个概念就能达到目的 , 为什么还要真刀真枪去干呢?
所以卖软件的就开始把功能拆分 , 一件事讲成3件事 。 如果你需要的是一套餐具 , 要刀、叉、筷子、勺子 , 而我们只会生产勺子 , 我们就硬拗 。 勺子头上割几刀 , 不就叉子了吗?勺子锯得只剩把儿 , 不就可以当筷子吗?勺子把的一侧磨锋利点 , 不就是刀了吗?这一套交出去 , 你要的功能一个不少 。 而我们 , 称之为“解决方案” 。
皮球又踢回到了买方 。 当然 , 买方怎么可能是傻子呢?我们这种伎俩很容易被识破 。 识破之后他能怎么办?首先他会觉得他们定的需求标准不够细 , 想尝试定细一点 。 这一尝试 , 又撞上瓶颈了 。 定太细了 , 招标对比的时候脑子转不过来 , 做不了决定 。 如果决策者是企业老板 , 他会开始有点烦躁 , 我每天事情一大堆 , 采购软件这种事情值得我费这么多精力吗?差不多得了 。 如果决策者不是老板 , 那更好办了 , 他心想 , 买来具体用的人也不是我 , 赶紧定一家 , 这事我也好向老板交代 , 咱就按这标准来吧 。
再到卖方这边 。 我的竞争者会第一时间从客户那边得到消息:“最终我们定了他们家 , 他们整套餐具功能齐全 。 ”竞争者一脸狐疑 , 也从我们这搞了一套去 , 一看明白了 , 就你们这破玩意谁都能做 。 得 , 我们整巴整巴也包装一套出来 , 来呀 , 大战三百回合呀!一时间 , 行业充斥着解决方案 。 你不拿出个把人绕得七荤八素的东西 , 都没脸去见客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