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岛创业社群,创业者交流平台

吴晓波:两年多前 , 我第一次见到陈伟 , 当时他正在写一本关于新媒体和个人品牌运营的书 。后来才知道他是和一个小团队在政和岛经营微信微信官方账号 。后来 , 我们形成了“同志”关系 。
本周 , 正和岛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拥有超过100万用户 , 成为国内首个百万级企业家社区 。这不仅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 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未来 , 在互联网的社交平台上 , 创业者通过价值认同和知识分享找到彼此 , 形成社会进步力量 , 将成为一个全新的场景 。
我们期待郑和岛带给我们更多有价值的知识和营养 。
来源|政和岛(ID:政和岛)
作者|陈伟 , 正和岛旗下视觉科技创始人兼CEO
如果我从未见过太阳 , 我可以忍受黑暗 。
【大咖岛创业社群,创业者交流平台】——艾米莉狄金森
01
这一刻终于到来了 , 政和岛上的微信用户已经超过100万 。
我们是微信大潮中最早的冲浪者 。2012年底 , 微信订单号发布后不久 , 我们就注册开户了 。3年多来 , 死磕内容 , 做到今天 。

大咖岛创业社群,创业者交流平台

文章插图
在微信里 , 我们的速度还不足以达到百万 。但可以骄傲的是 , 列出了我们的重量级用户 , 而且名单会很长:柳传志、马云、郭广昌、张瑞敏、刘、周、徐小年等等 。他们都是我们的读者 , 与我们有过或深或浅的关系 。
近年来在我们影响了这个国家一部分的政商领袖和知识精英 。,“政和岛”微信获得了“中国微信500强”、“人民网十大最具影响力金融账号”、“胡润报告中国金融最佳媒体表现奖”、“腾讯财经最具价值自媒体号”等荣誉 。
但是 , 让我和团队觉得最有成就感的是这样的小事:有一次我在山东出差 , 一位企业家告诉我 , 他向公司所有管理层推荐了政和岛微信 , 希望他们订阅;公司的一名员工去银行领工资卡 。银行员工看到他填写的单位名称 , 说行长让他们每周固定时间讨论一下政和岛上的干货文章;还有一个朋友自己创业 , 说这几年从政和岛微信受益匪浅 。
大咖岛创业社群,创业者交流平台

文章插图
02
这个公号也得到了业界的褒奖和认可 。
2012年 , 正和岛虽然入市较早 , 但没人料到微信会是今天这样的景观
 , 并没足够重视 。当时用短资讯的形式做了好几个月 , 用户增长很慢 。后来我们沉下心来 , 明确聚焦企业家人群的定位 , 找准选题和栏目方向 , 才渐渐进入正轨 。
2013年 , 微信的各种规则尚未完善 , 属于野蛮生长时期 。我们抓住机遇 , 广泛选取好文章 , 开始驶入快车道 , 在一众微信号中有了自己的位置 。
2014年 , 在发力内容的同时 , 我们开始试水商业化 。因为用户高端和内容扎实 , 主动寻求合作的品牌客户很多 , 这使我们看到了微信的商业前景和更多可能 。
2015年 , 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渡期 , 对应微信的生态变化 , 我们步入转型原创内容的阶段 。这一年 , 我们举办了一场在业界颇有影响力的企业自媒体峰会 , 对行业发声 。
2016年初 , 新媒体团队从正和岛独立出来 , 公司化运营 。在做了一系列用户调查和尝试之后 , 定位为面向商业决策人群的知识服务第一入口 。

大咖岛创业社群,创业者交流平台

文章插图

回头看 , 一路走来 , 我们过的坑和坎不少 , 也积累了一些所谓的经验 。
一是用户意识 。这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 , 也是检视传统办法与新玩法的一个分水岭 。在优秀的公司 , 注重用户意识是一种标配 , 如阿里、华为、小米 。对公众号来说 , 首先需要了解我们的用户 , 知道他们在哪、是谁、需要什么、如何与他们连接 , 这是正和岛已经开始并将一直深入的核心工作 。
二是找准自己的定位 。说人话 , 做自己 。我们不玩概念的游戏 , 语言的狂欢 。清楚自己的角色 , 在自己的位置上不断摸索 , 打造核心竞争力 。你可以多花时间研究琢磨别人的优点和成功之处 , 但不要盲目跟风 , 走别人的路 。
三是在内容上保持媒体人的敏感 。热点并非都只能等 , 也可以自己开发创造 , 如我们做过的“全球最贵的合影诞生了”“10大佬研判中国经济:只有L没有V”“郭广昌的三个相信”都曾火爆一时 。在内容上 , 要借势 , 也要造势 , 保持主动和自信 。
四是注重团队建设 。新媒体工作团队既要敏感 , 也要钝感 。工作性质决定我们对外面的风吹草动都会有感知 , 但是较大的工作压力 , 也会带来心理波动 。所以团队建设很重要 , 及时沟通更重要 。
五是坚持价值和价值观驱动 。坚持给用户提供好看、有用的内容 。不作恶 , 不作假 。敢于对一些不好的风气和潮流发出自己的声音 , 敢于坚持自己的立场 。

大咖岛创业社群,创业者交流平台

文章插图

03
在具体的商业化实践和摸索上 , 我们有喜有忧 。
起初 , 基于自己商界用户为主体的用户结构 , 我们想搭建一个面向商界的课程超市 。与10多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 向用户提供课程产品 。但几次尝试 , 效果都不如预想 。
我们复盘原因 , 分析琢磨 , 后来围绕我们的自身优势和资源 , 推出了自己的课程 , 反响不错:“正和岛实战方法论” , 讲述新媒体和社群运营 , 两期都是爆满;即将推出的“正和岛餐饮第一课” , 提前半个月招满学员 。之后 , 我们将持续推出面向企业家和管理者的垂直领域精品课 , 争取做成品牌 。
8月 , 我们推出了首个政商参考类高端内容产品《陈功看大势》 , 得到很多用户的鼓励和支持 。我们最新推出的面向商业人群的手机报产品《正和岛微报》 , 目前也势头良好 , 订阅人数增加之快甚至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
我们研判 , 微信进入存量时代 , 用户增长普遍减缓 , 能帮用户节省时间、筛选高价值信息的产品和服务将会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未来各种各样的内容产品会越来越多 , 内容变现这个市场会慢慢成型成熟 。
作为媒体人出身的创业者 , 很高兴看到这样的场景 。我们也致力于让更多的知识“手艺人”得到市场的认可和尊重 。因此付费内容产品将成为我们团队未来的聚焦方向 , 我们很期待在商业知识服务领域有热情、有专长的个人、机构和我们建立连接 。
用户过百万后 , 用户量的增长将不再是我们的核心目标 , 而把重心放在深耕现有用户 , 服务好现有用户上 。未来 , 在不断提升内容品质的基础上 , 我们将削减一些广告业务保证用户体验 , 核心商业模式会逐渐转移到内容付费和品牌课程上 , 以及未来更多的探索 。
04
美国诗人迪金森所说 ,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 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 。
这个时代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 也给了人们 , 尤其是年轻人无限的可能 。吴军博士曾在《浪潮之巅》中感慨:“对于一个弄潮的年轻人来讲,最幸运的莫过于赶上一波大潮 。”这波新媒体的大潮 , 我们赶上了 。但被浪潮托起还是湮没 , 终究还是要看行动 。我对我自己和我的团队 , 都充满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