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下沉市场第二局,淘特不走拼多多“老路”( 二 )



02M2C:下沉市场的更优解?


淘特的M2C直供模式成为了竞争对手拼多多模仿的对象 。
淘特的冲击 , 不仅在于其用更短时间实现了2.4亿用户数 , 攻入了拼多多腹地 。 更关键的是 , 其M2C工厂直供模式在下沉市场更加如鱼得水 。
经过多年发展后 , 下沉市场正在告别野蛮生长 , 拼多多裂变属性的拼货模式已经逐渐碰到了天花板 。
过去的下沉市场 , 低价也伴随着低质、山寨泛滥、擦边球的虚假宣传 , “便宜没好货”的购物体验虽然可以短时间内做大用户数 , 但用户最终很难复购和提升客单价 。
对于拼多多来说 , 虽然在用户规模上领先一步 , 但APRU(每用户平均收入)始终上不去 。 尽管拼多多耗费重金推出了百亿补贴来提升其客单价 , 但2020年44元的客单价仍远低于行业平均(121元) 。 这背后是在消费者对其高单价商品不信任的表现 。
正是由于在供给侧存在缺陷 , 拼多多一方面无法保证低端产品的质量 , 另一方面其模式很容易被美团电商、京东京喜等复制 , 对其形成分流 。 这些都要求拼多多改善自身的供给能力 , 加强在工厂端的布局 。
因此 , 淘特的M2C直供模式成为了竞争对手拼多多模仿的对象 。 拼多多从2018年底就启动了“新品牌计划” , 试图争夺制造业产业带 。 此外 , 京东、苏宁等竞对也逐渐将手伸向了产业带 。
2020年10月“新品牌计划”进行了升级后 , 拼多多计划2021-2025年5年内 , 将把合作伙伴数量由1000家提升至5000家 , 以定制100个产业带内的10w款新品牌产品为目标 , 带动1万亿元的GMV 。
但在拼多多历来财报中并未公布新品牌计划GMV的具体占比 , 似乎有风声大雨点小的嫌疑 。
其品牌合作伙伴数量无论是与拼多多平台860万卖家 , 还是淘特现如今的200万产业带商家相比都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
众所周知 , 拼多多当初的崛起得益于阿里“抓大放小”导致的部分中小淘宝商家流失 , 因此其平台商家仍是以经销商、个体卖家为主 , 做不到真正的去中介化 。 数据显示 , 2020年拼多多的卖家数达到了860万家 , 但其中的工厂直营店只有较小一部分 。
如前文所言 , 相比经销商、个体卖家店铺 , 工厂店可以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大的价格优惠 , 也能以更好的质量满足下沉用户需求 。
因此 , 相比拼多多裂变属性的拼货模式 , 能够真正做到去中介化、以更好的质量满足下沉用户的M2C直供模式将成为下沉市场的更优解 。
随着下沉市场告别野蛮生长 , 被市场教育的消费者开始关心品质 , 而非只是低价 , 淘特有望成为下沉市场第二局的领跑者 。
淘特工厂店的迅猛增速似乎也佐证了这一论断 。 数据显示 , 2021年 , 淘特M2C直供订单同比增加400%;截至2021年年末 , 来自工厂的M2C年交易订单规模达到11亿单 , 超过6800家工厂、1700种商品接入工厂直营店铺 。

03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


C2M的模式可以用大量的订单反哺制造商升级制造工艺 , 以“性价比品牌打败无品牌” , 从而带来制造业的长足进步 。
作为阿里最早期的业务 , 1688至今仍然是中国最大的工厂批发平台 , 占国内线上批发份额的四成 , 汇聚了超过1000万家的企业店铺和超过100万的优质供应商 。
在小红书、豆瓣、B站、抖音等社交平台 , 存在大量关于如何在1688批发购物的种草帖 , 分享如何买到质优价廉的工厂货 。 ZARA、无印良品、阿玛尼、优衣库等知名品牌代工厂在1688平台上都可以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