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水”式头戴?“米”式头戴!(上篇)——DC评水月雨Void空鸣( 三 )



得益于扬声器的优秀素质 , 在器乐相对简单的环境下 , 空鸣会尽力描绘出声像中的各种细节 , 并略微加强尾音的驻留感与弥散感 , 让人声与乐器都显得清晰明了 。 而它的中高频走得是相对平和、自然的路线 。 没有过度的渲染 , 也不会刻意加强某个频段 , 空鸣只是利用更大面积的发声单元 , 带来了更完整 , 质感也更接近真实的音色 。 加上开放式结构造就的宽阔声场 , 让声音听起来仿佛通透见底 , 只有些许声像传来的微弱回声 , 昭示着声场边界的存在 。 于是 , 无论是面对稍显舒缓的国语还是欧美流行歌曲 , 空鸣尽可以将个中元素安排得井井有条 。

有意思的是 , 在演绎快节奏的歌曲时 , 空鸣则会有意收紧低频的音色 , 使之变得更干净利落 。 耳机对中低频的响应也会变得轻快、灵活 , 向着更具时代特色的“现代声”靠拢 。 如果你特地为它准备了驱动力更强 , 失真更低的前端设备 , 这副耳机也不会朝着张牙舞爪的方向去发展 , 而是变得愈发紧实、敏捷 。 所以上台着实没必要 , 一部处于高增益下的播放器已经足够了 。

可无论如何 , 空鸣也仅仅是一条千元大耳 。 刻意放大的结项 , 以及几乎未经处理的腔体都使得它一旦遇上快节奏且编曲极端复杂的日系音乐以及古典编制乐时 , 马上就会显得力不从心 。 各种结项重叠在一起 , 拉不开 , 拎不清 , 很多微小的细节都在乐曲回转的过程中“糊”过去了 。 虽然人声的主要细节还是得以保留下来 , 但乐曲行至副歌之时 , 高低频两头的细节已然丢失了不少 。 这或许就是一种取舍吧 , 要么加钱 , 要么大幅降低振膜的灵敏度 , 提高前端的驱动门槛 , 再次回归到传统“水式调音”的路子上去 。 一旦如此 , 不仅让空鸣演绎流行歌曲时的惊艳感荡然无存 , 想要伺候好它 , 同样免除不了添置台式播放机的烦恼 。 如果让我做选择 , 我还是喜欢它现在的声音 。 如浸长“空” , 锦瑟合“鸣” , 空鸣当如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