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2022年,腾讯往哪儿走?

博世|2022年,腾讯往哪儿走?

文章图片



互联网行业未来在中国能够走多远 , 取决于能在多大程度上 , 将自己的未来与国家需求和社会期待连接在一起 。
特约撰稿 | 张明扬
01
这几天 , 看到腾讯在央视新闻联播前投放了一条品牌片——《腾讯助力实体经济》 , 讲的是腾讯助力农业、制造业、交通、零售等实体行业 。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 , 腾讯上一次如此力度的央视投放要追溯到七八年前了 。
腾讯在新年伊始以这样的形式高调发声 , 颇有可值得玩味之处 。
刚刚过去的2021年 , 在互联网强监管的大环境下 , 许多原先习惯以高调示人的互联网大厂纷纷转向低调 , 唯恐因为哪句话哪个举动再生风波 , 颇有风声鹤唳之感 。
腾讯自然也不例外 。 腾讯过去一年在公共舆论场中几乎没有过“主动出击” , 更别说参与什么大范围的论争或口水仗 。
因此 , 腾讯此次选择主动发声 , 很可能是某种深思熟虑的结果 。
腾讯想向外界传达什么特殊的信息?
片子传递的信息只有一个:腾讯助力实体经济 。 这个看似简单的信息 , 背后关乎的 , 是一家国内互联网平台级企业如何理解监管 , 如何回应国家和社会对互联网超级平台的期待 。
街边的小店、车水马龙的城市街道、实验室的土豆、工厂传送带上的元器件……2022年 , 这些是腾讯最重要的战场 。
02
为什么是助力实体经济?
一切要从2018年说起 。
2018年 , 一篇《腾讯没有梦想》将腾讯卷入舆论漩涡中 。 当时舆论的主流观点是:腾讯似乎彻底进入了舒适区 , 已经失去了创新的动力 。
而在腾讯的高管们看来 , 这不止是一场舆论危机 。 这是一场全面危机 。
腾讯高级管理顾问杨国安在接受采访时曾回顾:外部环境变化 , 公司营收下滑 , 进而影响内部士气 , 于是矛盾集中暴露 。 这种情况有多危险?“一旦进入恶性循环 , 内部受冲击 , 外面又经常踩你 。 ”杨国安比了个手势 , 突然往下一切 , “你就会一直掉下去” 。
马化腾也有过类似的说法:“巨人倒下的时候 , 身体还是温的 。 ”
腾讯怎么办?唯有变革 , 大刀阔斧的变革 。
2018年9月30日 , 腾讯发起了公司历史上的第三次组织架构变革 , 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 , 专攻平台、云和产业互联网 , 也就是To B的生意 。
马化腾曾这样描述过“930变革”的理论基础:“伴随数字化进程 , 移动互联网的主战场 , 正在从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 , 向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方向发展” ,“没有产业互联网支撑的消费互联网 , 只会是一个空中楼阁” 。
但是 , 当腾讯振臂高呼入局“产业互联网”时 , 它正在挑战一个20年来毫无积累的领域 , 每走一步都是筚路蓝缕 。
几乎所有人都在怀疑:缺乏“To B基因”的腾讯如何拥抱产业互联网?

“企业基因论”固然有其肤浅偏激的一面 , 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设限和思维懒惰 , 但是从To C转向To B , 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难度不下于二次创业 , 更直白的说就是:被虐 。
在消费互联网时代 , 互联网公司最热衷谈的概念是“颠覆” , 潜台词是以我为主 , 用“互联网+”来颠覆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 。
但在产业互联网时代 , B端用户不仅不需要你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 他们自己很清楚;他们更对颠覆这套话语体系充满警惕 , 唯恐“引狼入室” 。
在腾讯与家纺品牌“梦洁”的合作初期 , 由于梦洁的经营模式以经销商为主导 , 当腾讯要给梦洁提供小程序电商方案时 , 遭到了梦洁经销商们的集体抵制 , 在这些门店老板们看来 , 梦洁对线上数字方案的拥抱 , 是在革他们的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