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看懂百度智能云,也就摸清了产业AI化路径( 三 )



上线应用后 , 对信用卡亿级别样本的数据清洗和数据分析时间从月级别、周级别压缩至小时级别 , 大大提升了最繁重的数据处理工作效率 。

在智能风控领域 , 已支持了300多个信用评级、用户风险画像等相关模型的构建 , 实现了以天为周期的模型迭代 , 并通过自动化将审批时间缩短到秒级 。

正如沈抖所言 , 过去几年 , 百度智能云就是从水电能、制造、交通、金融 , 这些重点行业切入 , 聚焦在生产经营的核心场景 , 把AI技术与云技术深度融合 , 去解决产业里的实际问题 , 帮助客户在非常有挑战的环境中 , 实现可持续的增长 。


AI大底座的“纵横捭阖”


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在其《IEEE全球调研:科技在2023年及未来的影响》报告中指出 ,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将成为云服务的一部分 , 因为很少有企业有资源来构建自己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收集数据和训练算法需要大量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 。

AI云服务的结合程度比我们所看到的要更广、更深 , 很多厂商都看到了这个机会 , 百度将其具化为“云智一体 , 深入产业”战略 。



第一层是深耕行业、聚焦场景 , 第二层是AI通用产品 , 第三层是百度最具差异化优势的部分 , 是由AI IaaS和AI PaaS紧密组合而成 , 即百度智能云新近推出的AI大底座 , 第四层是通用的Cloud 。

“云智一体 , 深入产业”也回答了人工智能的产业突围难题 。 云和人工智能的互相趋近 , 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窗口 。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 , AI与云服务的结合并非顺理成章 , 相反地 , AI原生对云计算的基础设施提出了新要求:

全栈融合(需要提供芯片、框架、模型、应用在内的全栈方案)、端到端优化、提供极致的资源效能和模型效能 , 成为未来智能计算发展的三大主流方向 。

企业在用云时 , 需要把大量时间精力花在构建基础设施上 , 且这样的基础设施大多是拼凑组合的 , 没有发挥出最佳的性能和效率 , 同时 , 基础设施中的核心部分 。

比如芯片、深度学习框架、大模型 , 需要大规模投入才能做好 , 一般企业无力支付巨额的研发成本 。

百度智能云通过AI大底座来解决如上问题 。



2022年9月 , 百度智能云发布“云智一体3.0”技术架构 , 汇聚百度在AI各个层面的关键自研技术 。

12月 , 百度智能云更进一步 , 发布国内首个全栈自研的AI基础设施“AI大底座” , 让企业可以快捷、低成本地实现“AI能力的随用随取” 。

AI大底座是百度智能云核心能力的体现 , 横向拓宽了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 , 纵向深入到细分场景的核心地带 , 让百度智能云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过程中 , 发挥出更强的AI溢出效应 。

作为国内首个全栈自研的AI基础设施 , AI大底座面向企业AI开发和应用提供端到端自主可控、自我进化的解决方案 , 让企业可以快捷、低成本地实现“AI能力的随用随取” 。

具体来看 , 百度AI大底座由AI IaaS层、AI PaaS层两大部分组成:

AI IaaS层(百舸异构计算平台):整合百度自研的AI芯片“昆仑芯” , 在AI计算、存储、加速、容器方面进行系统优化 , 提供高性价比的算力 , 承载海量数据的处理、超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 。

AI PaaS层(AI中台):整合百度两大核心自研产品(飞桨深度学习框架、百度文心大模型) , 打通百度的样本中心、模型中心、AI开发平台、AI服务运行平台 , 实现从数据存储到模型训练、生产、部署、测试的全链路、批量化生产 , 面向企业模型开发的全生命周期提供完整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