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利|半导体狂潮沉浮录:LP一度喊到50亿,和利资本却选了“慢”( 二 )


文章插图

纵观和利资本的被投企业,几乎全部处于早中期阶段,更有不少企业和利资本在天使轮就入局。“今年半导体赛道的投资竞争极其激烈,但是依然有很多项目愿意在第一时间选择我们,我想创业者们还是看重和利在半导体领域的专业和在产业链等资源上的支持吧。”孔令国分享到,“长久以来我们也一直在积极争取台积电、联电,乃至中芯国际、华力微等产业链企业的支持去帮助更多的被投企业。“
这里他还分享了一则有趣的小故事。某项目刚成立,当时某一线基金已经给了较高估值的TS且马上要打钱,但创始人依然在考虑和利资本,尽管这时候和利内部还在走内部流程,并且也没有特别伸出橄榄枝。
最后的结果是,和利资本诸位合伙人决定借款给创始团队过渡,等到基金内部投决流程走完才最终投资这个团队。这样的故事并不是个案。
在执行合伙人张飚看来,能帮到更多的初创项目并且赢得格外的信任,是因为和利资本更像一位“中方”-- 即和利从来没有在投资的时候把自己看做甲方或者乙方,而是当做中间的一方,坦诚沟通,用资源扎扎实实帮忙,最终双方一起成长。
“创业不易,我们团队60-70%的时间花在投后,帮被投企业解决其关于人才、产业链等棘手问题。芯片量产常常需要两三年时间,但创业者子弹有限,甚至只有一发子弹,需要有人能帮他们把有限的子弹精准发射到最佳位置。”
为了强化项目方和供应链的关系,和利资本还会在每年举办CEO茶话会,让被投企业的CEO和产业链上的高层们建立深度链接。这样做是不无必要的。以全球最大晶圆代工厂为例,如果没有熟人背书通常不太会接太小公司的单子,但有了和利资本的加持,常常能事半功倍。
今年上半年,当有LP愿意出资到50亿盘子的时候,和利资本及时叫停,在超募的情况下只吸收了35亿的资金。
“我们的资源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在占股较多的情况下,我们期望通过对项目的强力赋能获取成长空间从而创造最佳收益。产业合作伙伴的精力和资源也有限,一定是给到他们认为最优质的项目,要争取到他们对和利被投项目的最大支持我们必须每一次都全力以赴。假如投几百家企业,我们自己都不知道从何帮起也帮不了。“孔令国说到。
风潮之下,坚持捕鲸
现如今,缺芯已经开始影响到下游多个行业,包括手机、电脑、智能家电等等。
单就汽车行业而言,自今年一季度以来,大众、丰田、通用、福特、本田、日产等数十家车企陆续宣布,因芯片短缺而暂停部分工厂的生产计划,甚至涉及到多款热销车型。
热潮之下,截至2021年8月19日,我国今年前8月共新增超8.3万余家芯片相关企业,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新增量。这还不包括国内外科技大厂也纷纷开始下场造芯,以及国外半导体巨头公司的合并等等。
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和利资本依然坚持不断提高投资精度。孔令国对投中网表示,现在半导体估值这么高,是典型的泡沫,两三年之后,泡沫破裂,只有具有技术扎实的团队才能真正生存下来。
在区分创业者的时候,和利资本会事无巨细地跟创业者聊天,尤其是技术细节层面,会问的非常详细,比如之前做过的芯片中,除了工艺之外,用了多少IP、多少接口、谁来做的等等。这样一来,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原来的芯片到底是如何做成的,以及是不是能再新做一款芯片出来。
为此,和利资本给出的TS通常严格于业界。“过去二十多年,我们见过太多的项目,也看到过太多的血泪教训,为了防止后续可能产生的纠纷,我们会在前期TS就严格把关。假设一个团队本分做事,那TS沟通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如果对我们的TS特别抵触,那可能就并不是真心在创业。”孔令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