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ada|用户、营收双突破,Lazada凭什么?( 二 )


电子商务 , 也成为东南亚互联网经济营收的大头和主要增长动力 。 据《报告》预测 , 2021年东南亚互联网经济营收将达到1740亿美元 , 其中电商商务为1200亿美元 , 且到2025年有望突破2340亿美元 。

相比用户流量红利消失、内卷加剧已杀成一片红海的国内市场而言 , 这无疑是一片新蓝海 。 而Lazada则成为国内商家出海东南亚的接驳船 。
数据显示 , 今年12.12大促中 , 参与Lazada“实力商家计划”(Lazada跨境商家成长激励项目)的中国商家整体销量达到日均销量的9倍 , 其中16%的跨境实力商家首日销量突破日均销量的10倍 , 增长非常迅猛 。 如面部美容仪品牌FOREO销售额同比提升317% , 跨境美妆品牌FOCALLURE增长216% 。 因此 , 东南亚也被视为一座电商新金矿 。
二、超一亿消费者背后
坐拥1.3亿年活跃用户 , 意味着平均每4个东南亚互联网用户中 , 就有1个是Lazada用户 。 这并不简单 , 毕竟在人口众多的中国 , 亿级用户的应用也不多 , 更何况东南亚这个泛称背后包含11个国家、90多个民族 , 以及接近200种在用语言 。
而在阿里入股Lazada时 , 东南亚电商还处于起步阶段 , 从电商运营到仓储物流、支付等基础设施 , 都存在不少挑战 , 如跨币种支付 , 不同区域的语言适配、物流信息不能实时更新 , 送货太慢 , 不能送达等等 。
阿里入主Lazada后 , 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 , Lazada也成了服务东南亚地区上亿消费者的最大电商平台之一 。 阿里对Lazada的改造 , 是一项重活和慢活 。
首先是平台底层技术方面 , 电商平台看似只是互联网最上面的应用层 , 但背后依托的技术含量并不低 , 需要大量的底层技术支撑 。 以双11、双12大促为例 , 突然间急剧飙升的用户 , 对平台技术来说就是个巨大挑战 , 这点相信前几年在春节抢火车票的同学深有感触 。
近年来 , Lazada在9.9、11.11、11.12等多次大促活动中 , 面对巨量的流量压力 , 始终保持大促零故障 , 就展现出深厚的技术底蕴 。 事实上 , 从2017年开始 , Lazada就尝试利用阿里技术重构电商底层体系 , Voyager等项目的成功实施 , 解决了Lazada之前存在的架构不合理、迭代速度慢、稳定性不足等问题 。 这为Lazada后续的快速发展 , 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施展舞台 。
如今Lazada仅用一个APP , 可以切换不同国家 , 智能展现不同内容 , 连接东南亚六国不同的消费者 。 这为商家和用户之间的交易服务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 如商家可以一店卖多国 , 用户可以一个APP买多国 。 同时也有利于平台功能的快速迭代 , 如直播在中国如火如荼时 , Lazada推出LazLive让东南亚用户也能像国内一样边看边买 , 更重要的是能将消费、支付、物流等各项数据打通 , 为数字化提速 。
商流线上畅通后 , 物流线下变通畅也是电商发展的关键 。 这就好比我国当下的农村地区 , 农村电商发展的难点就在于物流不够高效 。 阿里入主Lazada后也面临同样的困境 。
针对这种情况 , 今年8月 , Lazada物流品牌整体升级 ,进行了物流体系的重构和仓储系统的革新 。 如通过阿波罗项目建立和完善了物流网络管理平台、成本管理平台、物流实操网络平台 , 为商家降本增效 。 再比如今年上线的PFR智能补货计划系统 , 能从多个维度数字智能指导商家补货 。
如今 , Lazada拥有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自建物流网络 , 也是东南亚第二大B2C物流网络 , 几乎可配送东南亚六国几乎任何一个海岛和渔村 。 85%以上的Lazada包裹 , 都通过自营“首公里”物流团队进行处理 , 时效、服务提升同时也降低了商家成本 。 如在Ladaza在新加坡、雅加达等首都城市已实现当日达 , 其它城市至少三日达;在越南基本做到了次日达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