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创新创业基础慕课答案,创业财务慕课答案

——用创新的翅膀在风中翱翔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青海建筑学院”)成立于1978年,是青海省培养高素质建筑、通信技术人才的独立职业院校 。2016年被青海省教育厅确定为国家优质学校建设单位、教育部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的建筑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和财政部命名的国家建筑工程技术职业教育培训基地、青海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从业人员人才培养、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基地 。他为青海培养了4万多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了8万多名建筑、通信行业专业技术人才 。

2019创新创业基础慕课答案,创业财务慕课答案

文章插图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康宁
近年来,有了这坚实的“家底”,在新的职业教育理念指导下,青海建筑学院锐意进取,大胆改革,不仅让很多学生腾飞,也让学院自身成长为青海建筑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 。
引企入校 课堂与企业无缝对接
学院将举办“互联网专业技术创新大赛”,来自各部门的17支队伍正在整装待发 。学生毛蔡骏正和同学们积极准备比赛 。毛蔡骏是2016级电梯专业的学生 。作为创新创业协会会长,他的团队也将作为团队参与 。
在青海,这种比赛每年举行一次 。对于毛等同学来说,比赛只是一个锻炼身体的机会,只是为了展示自己每天所学的东西,没有任何压力 。
毛蔡骏的自信源于他平时扎实的学习过程 。
【2019创新创业基础慕课答案,创业财务慕课答案】近年来,青海学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与Xi奥电梯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健奥电梯培训中心”;与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信道创新创业学院”“信道师资培训学院青海分院”;与青海嘉善装饰设计工程公司共建“嘉善创造空间”……校企多维度合作,可以有效整合优质资源,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双主体办学目标,将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效链接在一起 。
得益于这些“校内工厂”的实训基地,学院将该课程设置为“理论训练,更倾向于实践训练”的教学模式 。“我们一周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训练室度过 。与单纯的理论讲解相比,这种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学生理解也更好 。”毛对说:
正如青海建筑学院院长刘康宁所说,“把企业搬进校园,打造职业梦想共同体”与新路科技的理念不谋而合,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思路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高校师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紧紧跟随市场的脉络,与企业和行业的就业需求无缝对接,即他们脚踏实地,有独特的专长,不会为就业或寻找出路而烦恼 。
特色专业 人才培养紧跟市场脉象
据不完全统计,青海有1万多部电梯,仅西宁就有7000多部电梯 。然而,电梯维修和维护专业人员短缺 。困在这里,青海很多单位和小区的电梯维修工作基本都交给物业和后勤人员,没有“专业”二字 。“人才缺口特别大 。目前,以隔年招生的方式进行订单式培养,仍难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每一批学生一毕业就会被抢 。”青海建筑学院培训实验中心主任、新道创新创业研究院院长王发红说 。
教授
为满足市场需求,青海学院一方面持续加强传统建筑工程技术、通信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五大优势专业特色建设;另一方面,围绕青海智慧城市、管廊技术综合应用等重点项目,积极拓展新专业,新增市政工程技术、建设工程信息管理等3个专业 。
刘康宁院长表示,学院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采取停、转、并、创的方式,建立了专业跟上建筑通信行业动态调整的机制,真正把学科、专业建在产业链上 。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的关键与环节
鼓励创新创业,不能仅仅喊在嘴上,更要落实在课程上,落实在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上 。意识到这一点,学院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便从根子上抓起,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清自己,帮助他们做出科学的职业规划 。
于是,学院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并从2016级16个专业的学生开始增加了4个学分的创新创业课程 。同年 9月,学院各年级7个专业,12个班级,700余学生开设了必修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与先天特质》,编制了课程标准,共完成368学时 。2017年3月,学院16个班级开设了新道《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与先天特质》课程,1个班级开设了新道《创业管理基础VBSE》课程,课时总数达600余学时 。叶倩芸就是担任该项课程的教师之一 。
“海豚型特质的人,热情活泼,积极好动,具有先天的社交活动能力,但也容易遇到困难时消极怠惰……”在青海建院“创新创业心智体验中心”,叶倩芸担任的创新创业必修课之一的《先天特质》,让学生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自己 。

2019创新创业基础慕课答案,创业财务慕课答案

文章插图
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课程学习 。
“这是一门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互动、体验式实训课程,能发掘学生天赋,了解个性差异,提高沟通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就业思想、就业意识、创业的精准性等都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各专业各系的学生都非常需要,也非常感兴趣 。”叶倩芸说 。
与“创新创业心智体验中心”类似,新道创新创业学院还建有“创新创业教育及能力培养中心”、“创新创业财务融资中心”、“创新创业经营实战中心”及“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中心”5个实训室,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实战—创业推演—成果展示为一体的创业教育实训链,让学生通过模拟创业过程,掌握创业规律,提升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
另外,学院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大学生创业基础》,编制了创新创业工作计划指导书,使创新创业教育由原来的点向面发展,培养更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他们将来最终实现创业打下基础,或者降低他们未来创新创业的失败风险,提高成功概率 。如今,学院已形成了全院互助、专人负责的创新教育新格局 。
创新创业负责人汪发红主任谈到“创新创业不仅是新课程的开发与融入,更是原有课程的改造与升级,将创新创业元素融入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环节,在教学环节中融入企业生产管理全过程 。在培养学生素质能力、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 。
学院从2016年-2018年将结合专业特色,开发建设一批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专门课程 。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新的管理模式等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实现专业课程的创新性,创新元素的专业化 。为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实现“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最终提高学生的创业和就业能力 。
“双师”教育 即是师生亦是师徒
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更是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一环 。
近年来,青海建院通过实施“358中青年骨干教师人才培养工程”、“以老带新工程”、“兼职教师建设工程” 教师培养“三提升工程”,使学院专兼职教师的整体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 。
所谓“358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就是选拔培养3个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拔尖专业负责人,5个教研创新骨干,8个青年岗位能手,以一系列有效措施优化学院师资队伍梯队结构,培养一批行业影响力较大的“教练型”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和管理骨干 。
2016年1月12日至20日学院组织31名教师赴北京用友软件园新道师资研修院进行为期9天的创新创业师资集中研修; 2016年7月选派6名创新创业专任青年教师参加了山东济南商学院为期5天的 “创新创业师资教学能力”的培训 。学院将15名行业企业的专家、10名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纳入“导师人才库”,承担组织教学、研讨、项目孵化等工作 。学校以校企合作模式成立“新道师资研修院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分院”,作为青海省唯一一家创新创业师资研修的基地,用“企业挂职、模拟操作、案例分享、真实代课、师资认证”等研修模式,使教师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实现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 。同时,双方以创新创业学院为平台,以产教融合、双师双聘的形式,通过企业家进讲台,教授进企业,相互交流与合作,共同打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
今年7月17日-22日,将有来自全国29个省的60多位高校教师,共同相聚在新道师资研修院青海分院,学习交流、能力提升 。随后学院还将有计划的组织创新创业教师参加培训,顶岗实习,SIYB师资研修,不断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加强创新创业指导服务水平 。
院长刘康宁表示,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使命之一 。学院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很大,每年都通过校内导师制、企业导师制、教师顶岗实践、访问工程师等措施,实施青年教师帮、助、升工程;同时,学院建立了兼职教师资源库,使行业、企业一线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院担任兼职教师比例不断提高 。还设置了专业实践模块和素质实践模块,推行项目教学、角色扮演、项目公司制、素质教育集中实践周等,把工匠精神、文化素养、人文精神、审美情趣培养等一并纳入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格局之中 。
建筑是不会移动的风景,更是折射着一定的地域文化 。结合地方特色,青海建院充分利用现有师资队伍,把教学与科研工作紧密衔接起来,建立了“青海河湟民居”大师工作室;开展了“民和县喇家村人类史前遗址”建设调研及村庄保护研究;参与青海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研究,负责互助县北庄等3个国家级传统村落项目建设,为青海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
此外,青海建院创建了节能协同创新载体,支撑生态环境保护,创建集综合素质培育和社会技术支持服务为一体的太阳能技术应用、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学生社团,师生联动,共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