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中国航天60年:在夹缝中挣扎,摸着苏美过河,北斗导航赢了吗?( 四 )



总结下来 , 还是我们熟悉的套路——某某的存在 , 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
以至于有人吐槽:
报告之荒谬 , 就像推理小说 。
推理小说是真的 , 封锁也是真的 , 这一度让中国卫星陷入了“越追越远”的局面。
早在70年代 , 巴西、印尼等“赤道八国”就搞了个大动作 , 宣布对领土上空的地球静止轨道拥有主权 。
很快美苏就出来打脸:所有太空轨道 , 一律先到先得 。 翻译过来就是:美苏先到 , 美苏先得 。
随后 , 美国每年用几十亿“刀乐”的大手笔 , 着手布局全球导航系统(GPS) 。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 , 人类首次见到在GPS的辅助下 , 战斧导弹像手术刀一般精准命中目标 。
震惊之余 , 中国的“北斗”、欧盟的“伽利略”相继启动 , 可惜前方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导航的黄金频道已被美俄占领 。
7、GPS的佯败
2000年后 , 在三方谈判中好处占尽的美国 , 才不情愿的松口:卫星频率还有一小段 , 共用还是抢夺 , 你们看着办 。
同时 , 美国还规定了期限 , 若在2007年之前不发射卫星 , 频率自动失效 。
坐山观虎斗的用意 , 十分明显 。

最终 , 中欧双方达成合作 , 中国出资2亿欧元 , 获得“伽利略”20%的所有权和100%的使用权 。
但这段联姻并不顺利 , 华盛顿一面用“威胁论”游说欧盟 , 又一面扶持亲美势力上位 。
在欧盟“不让表态、不让浏览、不告知细节”的狙击下 , 合作不到五年就彻底破裂 。
一次短暂的合作 , 再次证明了那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寄人篱下不会有出路 。
尝尽“Get out”的中国队 , 再次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 , 好在这次北斗二代已经启动 , 困扰只剩定位核心部件——原子钟 。

极度精密的原子钟
原子钟的制造 , 需要力学、电学、材料学等50多个学科协同配合 , 其对精准的要求更是达到十亿分之一的误差 , 就会产生0.3米的实际偏差 。
作为高精密器具 , 原子钟很多零部件 , 用手碰一下就会报废;一个螺丝钉少拧半圈 , 都要回炉重装 。
直到临近期限时 , 中国的原子钟才实现突破;当卫星传回信号时 , 距离频率失效仅剩4个小时 。
2015年10月 , 第二十颗北斗卫星入轨后 , 昔日化身“渣男”的欧盟跑来复合 , 请求共用频率 。
第三代北斗升空半个月后 , 美国宣布GPS信号与北斗兼容 , 所有GPS终端都可获得北斗服务 。

技术封锁无效 , 美国主动兼容信号 , 是GPS输了吗?
事实上 , GPS的护城河依然固若金汤 。 直到今天 , 在国内用户的手机上 , GPS依旧覆盖着所有导航系统...
8、新时代的铁幕
将时间拉回到上世纪50年代 , 美苏太空争霸的结局 , 已然定格在起步那刻 。
论科研实力 , 苏联并不比美国差 。
他们做出了第一台数控机床 , 研发了第一台三进制计算机 , 发明了烟盒大小的移动电话 。 但科研领域极度依赖财政输血 , 又拒绝向民用开放 。

苏联的移动电话
美国则始终坚持“政府部门给资金 , 教育体系给人才 , 民间企业搞研发”的思路 , 仅阿波罗计划就孵化出4000多项民用技术 , 对航天事业形成了“投资-研究-回报”的正向反哺 。
一个在乎面子 , 不断掏空资金;一个重视利益 , 持续自我输血 。 航天与经济层面的脱节 , 才是苏联惨败的关键 。
而在摸着苏美过河的半个世纪里 , 一批批中国科学家在冷战的铁幕下披荆斩棘 , 靠着啃干粮、喝冷水在封锁与反封锁的夹缝中争渡 , 用生命和泪水勾勒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史诗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