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中国航天60年:在夹缝中挣扎,摸着苏美过河,北斗导航赢了吗?( 二 )


冯布劳恩的红石导弹呼声最高 , 华盛顿却担心前纳粹科学家主导的项目“引发不好联想” , 而被搁浅 。
难道 , 美国人是想和平利用太空?
结果 , 全程电视直播的“先锋号” , 仅仅离地1.2米就放了烟花 , 美国人当场目瞪狗呆 。

炸毁的先锋号
相比之下 , 千辛万苦才将钱学森“赎回”的我们 , 还没有意识到人造卫星的重大意义 。
2、苏联的名 , 美国的利
“先锋号”爆炸后 , 苏联又发射了第二颗卫星 , 还送了一条狗上天 。
随后是第一个男人、第一个女人、第一次太空行走...
这一连串“首秀”背后 , 却是鲜为人知的凶险 。
为了夺得“三人上天”的彩头 , 赫鲁晓夫命令科罗廖夫将单人舱改成三人 , 三名宇航员挤在里面 , 一动不动的完成了太空之旅 。
执行太空行走的列昂诺夫 , 宇航服在飞船外急速膨胀 , 差点丢掉性命 。
而在国际上 , “放卫星”却成了赫鲁晓夫最大的爱好 。
1958年 , 为庆祝意大利工农阶级参选 , 他特意发射卫星;

赫鲁晓夫访美
次年 , 苏联将一枚探测器送上月球 , 赫鲁晓夫访美时递给艾森豪威尔一枚勋章 , 笑呵呵的说:
还有枚一模一样的 , 我们放在了月亮上 。
面对苏联的步步紧逼 , 美国人哪还管什么和平 , 什么纳粹 , 直接用脚投出了冯布劳恩 。
1958年 , 美国用“探索者一号”追平苏联 。
紧接着 , 又在冯布劳恩的主导下 , 陆续发射了电信、侦察、气象、导航等一系列卫星 , 将太空成就运用在各个领域 。

美国的“重利”底色 , 与苏联的“重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也为日后的结局埋下了草蛇灰线 。
就在美国发射卫星4个月后 , 大洋彼岸也传出指示:不惜一切代价搞卫星 , 体积不能比美国山药蛋小 。
尽管有聂荣臻督军 , 钱学森挂帅 , 中科院从全国抽调骨干 , 但依旧无法改变国内基础学科一片空白的残酷事实 。
3、搞“土特产”
1959年 , 在意识到卫星“与国力不相称”后 , 我国战略调整为“卫星变探空” 。
次年 , 一枚土法制作的“探空火箭”在上海郊区试射成功 。

中国探空火箭试射现场
火箭仅有4米高 , 还是靠绳子拉上了发射架 , 分离定时装置由7块钱的闹钟改造 , 点火装置是手电筒硝化棉改造 , 用自行车打气筒给燃料加压 , 用算盘计算弹道 。
同年11月 , 凭借苏联留下的技术和钱老等人的努力 , 国产火箭的“祖师爷”东风导弹试射成功 。
举全国之力 , 我们完成了从探空到导弹的跨越 , 但将目光投向国际社会时才幡然醒悟:与苏美的差距 , 反而越来越大 。
1961年 , 美国宇航局抛出一个计划:送人到月亮上考察风土人情 , 顺便带点“土特产”回来 。
当时科幻电影都不敢这么搞 , 华盛顿居然批准了这个扯淡的构想 , 并命名“阿波罗” 。
随后 , 肯尼迪邀请苏联共同登月 , 赫鲁晓夫毫无兴趣的样子 , 瞬间就让他慌了神 。

但私底下赫鲁晓夫却找到科罗廖夫 , 并下了死命令——必须搞载人登月!
两大阵营的太空争霸 , 就此进入高潮 。
4、粉碎的骄傲
1964年 , 经过三年拉扯 , 苏联才敲定登月计划 。
令人诧异的是 , 他们竟然玩起了“双轨推进”的骚操作:分别执行科罗廖夫和另一位科学家“切洛梅”的方案 。
由于切洛梅聘用赫鲁晓夫的儿子做助手 , 方案被高层看中 , 也获得了更多的资源 。
一手缔造了苏联航天的科罗廖夫 , 却遭到冷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