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一位老人去世,我们欠他一句感谢,物理界欠他一个诺贝尔奖

1998年一位老人去世,我们欠他一句感谢,物理界欠他一个诺贝尔奖】前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主任爱克斯朋说:“他在世界物理学家心中是实实在在的诺贝尔奖得主 。 ”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也说:“他本来应该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人!只是因为当时别人的错误把他的光荣埋没了!”许多人认为世界欠他一个诺贝尔奖 , 国民欠他一句感谢 。 那么 , 他究竟是谁?发现了什么?为何最终没有获得诺奖?
1998年一位老人去世,我们欠他一句感谢,物理界欠他一个诺贝尔奖
文章图片
赵忠尧 , 浙江诸暨人 。 18岁时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 毕业后他曾在国立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当助教 。 1927年 , 25岁的他决定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 , 师从密立根教授 。 1929年末 , 他在一次物理实验中发现在通过重金属铅时 , 硬γ射线的高能量光子束除了出现康普顿散射和光电效应引起的吸收外 , 还有“反常吸收”现象 。
这可是一个重大发现 , 赵忠尧为了进一步研究“反常吸收”机制 , 展开了对硬γ射线散射的研究 。 1930年 , 他在获得加州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 , 随后到德国哈罗大学物理研究所工作
1998年一位老人去世,我们欠他一句感谢,物理界欠他一个诺贝尔奖
文章图片
实验过程中 , 他观察到硬γ射线在铅中还会导致一种特殊辐射 。 他把这些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美国《物理评论》杂志上 。 但是 , 德国物理学家并不认同赵忠尧的实验结果 。 他们对中国人存在着偏见 , 认为懦弱无能的中国人不可能这么聪明 , 因此让他错过了诺贝尔奖 。
直到1932年 , 赵忠尧的同学安德逊在云雾室中观察到了正电子轨迹 , 发现了正电子 , 并因此获得193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 人们才意识到赵忠尧发现的“反常吸收”实际上是g线在物质中产生电子对的效应;“特殊辐射”实际上是首次观察到正负电子对的湮灭辐射 。 安德逊承认自己是受到赵忠尧的启发 , 才做的正反物质凐灭方面的研究 。 也就是说赵忠尧是第一个发现正电子的人 , 却因为别人的错误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失之交臂 。 所以 , 很多物理学家认为世界欠赵忠尧一个诺奖 。
1998年一位老人去世,我们欠他一句感谢,物理界欠他一个诺贝尔奖
文章图片
赵忠尧在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与原子核大师卢瑟福工作一段时间后 , 放弃了外国优厚的待遇 , 于1931年底回到了祖国 , 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 。 他一边教书 , 一边研究人工放射性、中子物理等 , 并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 。 值得一提的是 , 著名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钱三强、王淦昌 , 以及李政道、杨政宁都是他的学生 。 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物理方面的人才 。
1946年 , 民国政府派赵忠尧到美国参观他们的原子弹试验 , 后在麻省理工、加州理工学院等地方研究核物理等方面 。 新中国成立后 , 他迫切地想回到祖国 , 但遭到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阻拦 。 他本在1950年3月就开始办理回国手续 , 美方不想放走他这个人才 , 百般阻挠 。 同时 , 他拒绝了台当局的邀请 。 即使再困难 , 都抵挡不住他回中国大陆的脚步 , 终于在11月底回到了中国大陆 。
1998年一位老人去世,我们欠他一句感谢,物理界欠他一个诺贝尔奖
文章图片
赵忠尧利用回国时带回的质子静电加速器 , 主持建成了我国第一、二台质子静电加速器 , 为我国核物理、加速器等方面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 是我国原子核物理、中子物理、加速器、宇宙线研究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 , 也是中国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造事业的开拓者 。 1978年各方面恢复工作后 , 他提出了许多有关中国科学事业的具体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