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采访人员石文宇
自2015年大连高新区启动“双创”建设以来 , 已建成创新孵化器近60家 , 孵化器累计向高新区输送企业4000余家 , 150家企业获得社会资本投资12.33亿元 。这是中国经济导报采访人员近日在大连高新区采访时了解到的 。
两家机构:合计孵化企业约200家
在特殊世界(大连)科技有限公司 , 该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 , 公司成立于2015年 , 专注于高校科技产业化综合服务和产业园区运营 。园区现有孵化企业150余家 , 由北京大学、大连化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等40余所高校教师创办 , 其中大连理工大学60余个创业项目落户园区 。
胡琏(大连)大数据产业基地于2019年8月启动 。2020年基地建设企业产值8750万元 , 注册企业57家 , 入驻企业33家 , 从业人员238人 。谈及该基地未来发展规划 , 负责运营的大连智诚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 我们致力于培育大数据、人工智能高成长企业 , 打造创新产业平台和生态 , 在高新区形成集聚互动 , 吸引更多国内外优质企业入驻 。
6年60家:创新孵化载体百舸争流
据大连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 截至目前 , 2015年以来 , 全区已建成创新孵化器近60家 。其中 , 创意空间43个 , 国家级备案15个 , 占全市的58%;市级记录有30条 , 占全市的33% 。市级以上孵化器12家 , 占全市24% , 其中国家级孵化器6家 , 占全市46% 。启动联创加速器、融创加速器、生命科学基地等40万平方米领域作为加速器 , 微软-大连工业物联网国际加速器揭牌运营 。截至目前 , 孵化器累计向高新区输送各类企业4000余家 , 150家企业获得社会资本投资12.33亿元 , 70余家企业在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100余项 。
在科技部公布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考核评价结果》中 , 创业中心、创业工作坊、知你创业基地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A类)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其中 , 创业工作坊荣获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荣誉;海洋海洋平台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2020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智尼创业基地荣获中国技术协会评选的2020年度科技创业孵化贡献奖 , 并被工信部认定为“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 。
目前 , 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达967家 , 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40%以上;有雏鹰企业399家 , 占全市60%;有瞪羚企业41家 , 占全市的45%;有种子和潜力独角兽企业4家 , 占全市100% 。拟上市后备企业35家 , 四板上市企业116家 , 新三板上市企业30家(合计43家) , 主板上市企业3家 , 香港主板上市企业1家(东软教育) 。东软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 成为港股市场“IT民办高等教育第一股” , 打破了大连48个月没有企业上市的局面 。例如 , 万宝盛华集团、荀攸科技、鲁花智达、信义英等公司
要聚焦以下七大产业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索尼信息、软银科技升级为中国区总部 , IBM设立中国区最大创新中心;大连高新区获评首批12家“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之一 , 位列第三名 。
洁净能源领域 。以英歌石洁净能源科学城为牵引构建政产学研一体化洁净能源技术创新体系 。新源动力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 成功应用于广汽首款SUV氢燃料电池汽车;融科储能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国家示范项目年底前将投入运营 。
生命科学领域 。以干细胞与精准医学创新研究院、臻溪谷生命科学中心、康元生物医学材料转化中心为依托 , 打造科研、成果转化与创业孵化为一体的协同创新体系 。心医国际与华为合作建设了全国最大医疗服务云 。
智能科技领域 。打造国内一流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园 。优迅科技成为全球领先的5G传输芯片供应商 , 明年将在科创板申报上市;海外华昇高精度纳米级金属导电浆料制备技术 , 打破国外企业垄断 。
智慧海洋领域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与海事大学合资成立遨海科技 , 依托其海陆空多维空间传输技术优势打造“海上华为”;贝斯特船桥设备成功列装海军 。
新材料领域 。科天新材料等项目快速发展 。依托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等项目 , 大力发展面向航空航天、轨道交通、高端汽车等领域的轻量化金属材料 。
文化创意领域 。发挥华录等领军企业聚引作用 。坐标数码、鲸彩在线等4家公司获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厚仁教育业务全国市场占有率10% 。
立业大连:已建立博士后工作站18个
产业方向定位后 , 人才是“双创”的根本 。据悉 , 截至目前 , 高新区142家申报单位现有各类高层次人才1835人 , 共计获得1975项各类认定和奖项 。按认定类别划分 , 青年才俊799人 , 高端人才374人 , 尖端人才11人 , 领军人才148人 , 博士后在站人数106人 , 2019、2020年新引进城市发展紧缺人才453人 。按最高学历划分 , 具有博士学位占比3% , 硕士学位占比9% , 本科以上学历占比70% 。已建立博士后工作站18个 。
2021海创周共有来自北美、日韩、新加坡、俄罗斯及英国、德国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193位学子报名 , 其中 , 硕士及以上占比90% , 博士占比51% 。启动仪式、项目路演、人才招聘、资本对接、上市培训、大小企业对接等20余场亮点纷呈的主体活动成功举行 , 成效显著 。期间 , 发布了工信部第三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赛和科技部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洁净能源”专业赛等两项国家级行业赛事 , 极大的凸显了海创周的平台价值 。
年均千场:各类平台和服务机构助力
高新区拥有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 , 共70个 。重点培育了(新源动力)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海大船舶)船舶导航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融科储能)国家能源液流储能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以及大连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大连研究院、大连干细胞与精准医学创新研究院等2家新型研发机构 。
高新区共有金融及金融服务机构118家 , 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母基金+子基金”模式运作 , 构建全生命周期基金体系 。高新区拥有技术转移、企业培育、知识产权、法务财税等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92家 。高新区各机构年均累计开展各类创业活动1000场 , 创办了“七贤荟”“胡说八道”“麦加论道”“创业ABC”“解码以色列”“知你百事帮”等多个品牌活动 。
特色定位:合理布局海创科创和联创“三创”
高新区的示范基地在推进双创工作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主要做法呢?采访人员了解到 , 为推进双创工作升级 , 大连高新区汇聚创新资源、梳理产业基础、布局区域优势 , 适时开展创新街区试点 , 推动双创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一是科学合理的海创、科创、联创“三创”特色定位 。海创特色以海创工程、海创周、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为抓手 , 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高端化”为理念 , 引进“具备核心技术、发挥核心作用”的核心人才项目 , 已引进和培养了7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 十一批“海创工程”累计支持199位尖端学子落地创业 , 拨付1.49亿元专项资金 , 撬动社会资本1.36亿元 , 带动就业上万人 。科创特色以科创工程、创新载体成果转化为抓手 , 形成“政府+市场”引导模式 , 包括海事大学、理工大学、东软、国家实验室、工程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组成的科技成果创新链 , 特地孵化器、海工船舶孵化器、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创业链 , 带动全区产业链 。联创特色以大企业平台化、联合创新、辽宁省揭榜挂帅为抓手 , 引进和支持龙头企业平台化发展 , 围绕重点产业方向打造生态 , 加快产业集聚 , 包括华录云工厂 , 华为创新中心 , 微软加速器 , 遨海海上通讯平台等 。
二是打造功能完善的创三角核心区 。打造黄浦路及火炬路为支撑的创三角街群作为核心区域 , 毗邻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高等院校 , 包括由海事科技大厦、海创国际大厦、科创大厦、融创大厦、联创大厦等组成的产业载体 , 以及海创国际交流中心、锦辉商业综合体、万达商业广场、泊寓公寓群等组成的商务服务配套 。核心区交通便利 , 人气聚集 , 涵盖创新载体、技术平台、人才项目、科技金融等创新要素 , 以及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 , 包括社区、商业街、行政服务中心等 , 构成了完整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
在全面提升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三级孵化链条建设标准和支持政策体系的基础上 , 高新区在各阶段充分“做活、做专、做优”并向两端延伸 。前端加大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支持力度 , 对在区内落地的科技成果技术转化给予“科创工程”支持 。以特地世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大连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专业服务机构为依托 , 搭建科技成果萃取对接服务平台 , 协助院校开展有产业化潜力的科技成果转移落地 , 推进高价值成果与企业需求、社会资本的有效对接 。后端通过新建一批如微软大连工业物联国际加速器、特地世界加速器等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加速器 , 东软健康医疗科技园、中日合作大连国际生命科学走廊等专业创新载体 , 聚焦硬科技、深科技“两核”创业企业 , 推进产业链现代化 。
【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创业孵化基地认定】据介绍 , “创业大连高新区示范引领工程”于 2016年纳入科技部“国家创业中国示范工程” , 大连高新区双创示范基地于2017年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 2018年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 , 2019年被国家发改委评为“进步明显的区域双创示范基地” , 2020年在全国120家双创示范基地评估中取得高新区开发区组第三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