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相互宝关停,一场在争议里终止的互联网社会实验( 二 )


制度|相互宝关停,一场在争议里终止的互联网社会实验
文章插图
只要通过审核的赔审员,就能在赔审页面进行投票。页面上会陈列申请人和调查员两方的意见和相关举证资料,赔审员在阅读之后可以选择支持某一方。
根据相互宝的数据,这起赔审上线不到 5 小时,超过25 万赔审员参与投票,其中 58% 的人投下了反对票,比票数更胶着的是正反两方的观点交锋,超过 80 万用户参与讨论,最终以申请人主动撤回赔审申请告终,相互宝也维持了原来的调查结果。
按照官方的介绍页面,相互宝的赔审机制应该是「情理兼顾、公正客观」的,不过网上的争论就是围绕「情理」展开的。
除了简单的支持和反对,还有不少用户表示「于情,该支持;于理,不合规则」,有用户甚至表示愿意额外捐款给申请人,但不愿意破坏规则。
制度|相互宝关停,一场在争议里终止的互联网社会实验
文章插图
赔审页面下部分评论
有人认为既然相互宝以保险的性质和制度去运行这款产品,应该有更加严格的审核,这样做有混淆保险和众筹的嫌疑。
无论如何,这期争议案例把赔审制度带到了互联网,虽然过去在英美国家已经实行了多年的陪审制度,但从没出现过一个近百万人的陪审团,这也只有在互联网上才可能实现。
制度|相互宝关停,一场在争议里终止的互联网社会实验
文章插图
相互宝引入赔审制度是为了解决争议,给了用户一次「上诉」的权力,同时约束了平台滥用权力,但是这个制度本身就不可避免充满争议。
这种争议延续至今,今年一起案例赔审团的「赞成」人数超过了 50%,但相互宝最终依然判定不予赔付,理由是申请人未达到规定的「深度昏迷」标准。
制度|相互宝关停,一场在争议里终止的互联网社会实验
文章插图
相互宝把既往病史审核的部分责任交给用户,同时随着加入人数增加分摊金额不断上涨,从我加入的第一期 0.02 元的分摊金额,到今年最高的 7.56 元,成员人数开始以百万级的数量下降,这也让相互宝在赔付审核的问题不得不进行更多权衡。
绝大数赔审员都没有保险从业背景,是否有能力做出公正客观的判断?
如何保证赔审员不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情绪化地投票,而非基于举证材料作出判断?
少数服从多数就是民主吗?尤其在事关一个生命的表决上。
如果事后证明赔审团的判定结果有误,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以上这些问题,其实同样出现在法庭中的陪审团,不妨从中参考一下,看看将陪审制度引入到互联网产品中到底可不可行。
不完美的陪审员制度,给了互联网什么启示现代陪审制度起源于英国,12 世纪英格兰过往亨利二世颁布《克拉灵顿诏令》,将陪审制正式确立下来。
最初陪审制的设立是为了解决土地及继承权纠纷,在诉讼中由 12 名男性公民组成的陪审团决定是否对嫌犯进行起诉,随后这项司法制度随着英国的殖民统治被普及到美国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制度|相互宝关停,一场在争议里终止的互联网社会实验
文章插图
虽然出发点和形式上都很相似,但相互宝上的赔审团制度跟真正的陪审制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首先在赔审员的选择上,美国的陪审团要把所有跟原告或被告有关联的人都必须排除,一般会从选举投票名单和电话簿上随机挑选,在美国每位公民都有履行陪审员的义务。
而在一些极具争议的重大案件,为了不让陪审团受到外界舆论影响,陪审团是需要在案件审期间被隔离的,不能看电视、报纸的新闻,只能看法官认可的相关材料,以避免舆论绑架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