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中国700万程序员不够用怎么办?我们问了软件自动化专家北大谢涛

金磊 梦晨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在自动驾驶领域,有着L1-L5的等级划分标准。
随着近年来自动驾驶火热,这一标准不断得到验证,已成为业界共识,也指导着行业发展。
人们开始想,其他行业能否对此有所借鉴?
最近,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席教授谢涛提出了他对时下另一火热行业——低代码/无代码开发的思考。
谢涛是最早开展智能化软件工程方向的学者之一,早在2005年就提出用机器学习提高软件质量的方法。
他提出软件的智能化创建也可相应分为L1-L5等级。
代码|中国700万程序员不够用怎么办?我们问了软件自动化专家北大谢涛
文章插图
低代码/无代码开发为何成为热点?
今天的低代码/无代码开发行业发展到了哪个标准阶段?
下面来听听谢涛的看法。
程序员不够用了据统计,中国有近300万家软件开发商和700万程序员。
但在“软件定义世界”的今天,这个数量还远远不够。
知名IT研究机构Gartner曾预测,要满足中国企业的所有数字化转型场景,需要开发至少5亿个新的软件系统。
新软件大多要为制造、物流、电力、农业等传统行业开发。
这些行业有着各异的需求,也有大量知识上的壁垒,也就是常说的“隔行如隔山”。
对于传统软件开发商来说,需要扎根到行业多年,才能积累足够的行业知识背景。
虽然今天软件工程师、专业开发者的队伍壮大起来了,但面对迅猛增长的需求,生产效率却没有太大的改观。
软件开发者对行业需求理解不到位,懂需求的人不懂软件开发,导致开发的低质、低效。
低代码/无代码开发和软件自动化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兴起。
【 代码|中国700万程序员不够用怎么办?我们问了软件自动化专家北大谢涛】简单来说,如果能让应用需求方自己创建软件,个性化的需求就能被高效优质地满足。
代码|中国700万程序员不够用怎么办?我们问了软件自动化专家北大谢涛
文章插图
低代码/无代码开发、软件自动化之间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在谢涛看来,这两种技术分别面向不同的人群。
低代码/无代码开发的使用者懂应用需求,可能懂计算思维,也可能懂编程。
像在Excel里编写公式,或现在流行的拖拽式应用搭建工具。
软件自动化更进一步,使用者只需要懂应用需求,不一定需要懂计算思维,也不一定需要懂编程。
像是Excel里的快速填充功能,不再需要公式,只需要给出少量示例即可自动完成内容填充。
代码|中国700万程序员不够用怎么办?我们问了软件自动化专家北大谢涛
文章插图
当前的低代码/无代码开发是软件开发的现状,通常对应着L1(辅助开发)和L2(部分自动开发)。
回顾整个软件工程50多年的历史,走过了面向过程开发,到今天的面向对象、面向构件开发。
再往前一步,谢涛认为应当是面向智构件开发。
简单来说就是“搭积木”,用复用、组装、集成来进一步提高软件开发效率。
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些“积木”(也就是构件)中很多是被智能化地创建出来的,不需要人手动开发。
另外,一些复用、组装、集成也被智能化地自动进行,不需要投入人力。
不过,“搭积木”创建出整个软件系统的过程中仍然需要有人的参与去做开发,而面向智构件开发就是指导人在这如何去开发的方法学。
代码|中国700万程序员不够用怎么办?我们问了软件自动化专家北大谢涛
文章插图
这里面的一个关键是从知识驱动、知识密集转向数据驱动和智能化手段。
不再需要靠“堆人力”去了解行业背景知识,而是用不断产生的数据让智能化手段越来越强,才能走向L3甚至更高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