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6位科学家、191项成果荣获2021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近日 , 2021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正式公布 , 16位科学家、191项成果获奖 。
近日|16位科学家、191项成果荣获2021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谢晓亮荣获突出贡献中关村奖;肖云峰、程群峰、颉伟、宋江平、高扬、邓方、刘鸿瑾、陈云霁、魏运9人荣获杰出青年中关村奖;阿尔门·谢尔盖耶夫、哈维尔·加西亚·德·阿巴霍、哈里斯·莱温、彼得·沙夫、福田敏男、本哈德·施密德6人荣获国际合作中关村奖 。
30项成果荣获自然科学奖 , 包括一等奖5项 , 二等奖25项;12项成果荣获技术发明奖 , 包括一等奖3项 , 二等奖9项;149项成果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 , 包括一等奖37项 , 二等奖112项 。
标杆性人才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作用凸显
获奖者在科学研究中取得重大发现 , 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 或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中取得重大突破 , 创造重大经济社会效益或生态环境效益 。
近日|16位科学家、191项成果荣获2021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文章图片
突出贡献中关村奖获奖者谢晓亮
突出贡献中关村奖是我市科学技术的最高奖 。 获奖者北京昌平实验室主任谢晓亮在单细胞基因组学研究方面取得多项科研成果 , 为单个人体细胞的基因组测序和三维结构研究提供了精准手段 , 并成功实现了单细胞基因组学在医学上的重要应用 。
杰出青年中关村奖旨在奖励具有引领未来科技发展潜力的青年科学家 。 获奖者北京大学教授肖云峰 , 提出了混沌辅助光子动量变换新原理 , 实现了纳米尺度单颗粒、单病毒的超高灵敏检测 。 获奖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程群峰 , 发现并解决了降低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孔隙缺陷问题 , 构筑了一系列轻质高强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 获奖者清华大学教授颉伟 , 致力于研究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中的表观遗传调控和代间遗传 , 开发了一系列微量细胞高灵敏表观遗传检测技术 , 实现了在分子水平研究胚胎发育基因调控 。 获奖者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主任医师宋江平 , 围绕等待心脏移植患者精准分类、症状隐匿患者及亲属猝死预警、心衰重构与逆重构开展了系统研究 , 提出了中国原创分型体系及干预靶点 , 为心衰患者救治提供精准方案 。 获奖者北京贝瑞和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高扬 , 研发出产前筛查与诊断新体系相关技术 , 建立了胎儿单基因病、基因组病、染色体病产前筛查、诊断综合技术平台 , 开发研制了配套试剂盒产品 , 并进行了推广应用 。 获奖者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邓方 , 作为核心成员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系列装备并批量列装 , 大幅提高了装备的综合效能 。 获奖者北京轩宇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鸿瑾 , 主持研制了国内首款空间用多核处理器、星载计算机微系统等多项产品并实现规模应用 , 为我国航天器核心处理器和关键微系统自主可控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 获奖者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云霁 , 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国际上首个深度学习处理器芯片 , 成果应用到近亿台手机和上万台云服务器 , 推动了深度学习处理器技术发展 。 获奖者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魏运 , 创建了面向复杂地铁网络的“感知-计算-辨识-管控”理论方法、核心技术和系列关键装备 , 构建了首都智慧地铁运营新模式体系 , 促进了首都地铁的安全与效率提升 。
基础研究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
基础研究在高能天体物理、动力电池、高温超导、纳米药物等领域取得多项原创性突破 。 获奖成果中既有聚焦科学问题、勇攀科学高峰的自由探索类成果 , 也有面向产业发展、突破核心技术的目标导向类成果 。 “黑洞搜寻与吸积物理研究”项目荣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刘继峰等人在黑洞的发现测量、吸积辐射与喷流三个基本问题上取得新突破 , 获得了对黑洞的新认知 , 并基于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 , 利用视向速度方法在银河系内发现大质量恒星级黑洞 , 为天文学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 “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材料构效关系研究”项目荣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胡勇胜等人发现了Cu3+/Cu2+氧化还原电对在含钠层状氧化物中具有电化学活性 , 并开发出低成本、环境友好、实用化的钠离子铜基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 , 建成千吨级生产线 , 在微型电动车、储能电站实现示范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