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第二批上市公司,第一批注册制创业板上市公司

作者:于晓雨
医药生物企业成为a股和港股市场IPO的主力军 。统计显示 , 2020年a股医药生物IPO企业数量达到42家 , 占今年全部a股IPO企业的10%以上;港股IPO企业有22家 , 占今年港股IPO企业总数的13%以上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HKEx18A和科创板的推出 , 为医药生物企业IPO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 。随着创业板注册制改革 , 医药生物企业的上市选择将进一步拓宽 。
本文以香港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等三家热门医药生物企业IPO选择为研究对象 , 对a股和港股医药生物企业IPO进行了盘点、分析和展望 。
核心要点: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 , 医药生物企业IPO热情并未减弱 , HKEx和科创板仍是医药生物企业IPO的首选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将进一步增强市场包容性 , 为包括医药生物企业在内的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提供助力 。
随着上市规则变化带来的便利以及疫情等因素的帮助 , 越来越多的医药生物企业寻求在多个地方上市 , 无利可图的上市将成为常态 。
2021年医药生物企业将陆续分拆上市 , a股医药生物企业IPO数量有望再创新高 。
港交所:首发募资净额较2019年翻倍
自2018年4月新政推出以来 , 已有数十家医药生物企业在港交所上市 。2020年 ,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 , 但程诺建华等“尝鲜者”敲响了警钟 , 医药生物企业赴港IPO的整体热情持续不减 。统计显示 , 2020年在港交所上市的医药生物企业有22家 , 数量超过2019年全年 。

创业板第二批上市公司,第一批注册制创业板上市公司

文章插图
制图:金融类上市公司研究院来源:金财经
从募集资金来看 , 22家企业初始募集资金净额合计834亿港元 , 平均募集资金净额约38亿港元 , 较2019年增长一倍以上 , 单笔募集金额大幅增长 。
2019年 , 在港交所上市的18家公司中 , 初始募资金额最高的是翰森药业 , 净募资金额约76亿港元 。此外 , 康龙华成、傅宏翰林、金鑫生殖、祁鸣医疗、吉时药业5家公司的初始净资本超过20亿港元 , 6家公司的净资本不足10亿港元 。2020年IPO企业中 , 京东健康仅有一家企业募资超过260亿港元 。与此同时 , 泰格医药融资约103亿港元 。此外 , 再鼎药业、海、荣昌生物、赛姆切雷、嘉禾生物、建华等13家企业募资均超过20亿港元 , 仅有2家企业募资不足10亿港元 。
创业板第二批上市公司,第一批注册制创业板上市公司

文章插图
制图:金融类上市公司研究院来源:金财经
创业板第二批上市公司,第一批注册制创业板上市公司

文章插图
制图:金融类上市公司研究院来源:金财经
市场表现方面 , 2019年在港交所上市的18家公司中 , 
 , 仅有康希诺生物一家企业上市首日涨幅超过50% , 有5家企业首日破发 。而2020年在港交所上市的22家医药生物企业中 , 欧康维视生物、京东健康、康方生物等6家企业上市首日涨幅超过50% , 永泰生物、荣昌生物等4家企业首日涨幅超过30% , 4家企业上市首日破发 , 整体情况好于2019年 。

创业板第二批上市公司,第一批注册制创业板上市公司

文章插图
制图: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数据来源:巨灵财经
科创板:A股医药生物企业IPO“重地”
2020年是科创板开板的第二年 , 也是其运行的首个完整年度 。截至12月31日 , 2020年在A股IPO上市的医药生物企业共42家 , 首发募集资金净额合计约520亿元 , 其中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有28家 , 占全部企业数量的比例超过65% , 首发募资净额合计约390亿元 , 占比约为75% 。无论是从企业数量占比还是首发募资净额合计占比来看 , 科创板都已成为A股医药生物企业的IPO“重地” 。

创业板第二批上市公司,第一批注册制创业板上市公司

文章插图
制图: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数据来源:巨灵财经

创业板第二批上市公司,第一批注册制创业板上市公司

文章插图
制图: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数据来源:巨灵财经
不过 , 从单笔募资额度来看 , 科创板明显低于港交所 。28家企业中 , 除康希诺、君实生物首发募资净额在40亿元以上 , 其余企业除悦康药业外 , 首发募资净额均在20亿元以下 。
从细分行业分布来看 , 2020年在科创板上市的医药生物企业中 , 医疗器械企业数量最多 , 有10家 , 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其次为生物制品和化学制剂 , 各有8家 。

创业板第二批上市公司,第一批注册制创业板上市公司

文章插图
制图: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数据来源:巨灵财经
此外 , 相比于港交所 , 在科创板上市的医药生物企业上市首日市场表现明显较好 , 28家企业中 , 除悦康药业首日涨幅为29.88%外 , 其余都在30%以上 , 其中爱博医疗、天智航、东方生物首日涨幅超过500% 。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地 蓄势待发
从市场结构来看 , 创业板设立的初衷即服务高新技术企业 , 包括医药生物等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2020年6月 ,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正式落地后 , 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的包容性 。根据最新修订的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 , 实施注册制后的创业板在发行上市条件方面设定了5套上市标准 , 其中之一为“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 , 最近1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 。尽管相对于科创板而言要求仍比较严格 , 但进一步放宽了对盈利的要求 , 对于包括医药生物在内的科技类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有推动作用 。
统计显示 , 8月24日注册制改革落地后首批登陆创业板的18家企业中 , 2家为医药生物企业 。其中 , 康泰医学上市首日涨幅超过10倍 , 创2020年医药生物企业上市首日涨幅新高 。整体来看 , 2020年在创业板上市的医药生物企业共5家 , 相比于2018年和2019年(各2家)数量有所提升 。另据深交所网站披露的信息 , 目前有20多家医药生物企业创业板上市申请处于审核阶段 。
观察与展望1:越来越多的医药生物企业谋求多地上市
随着港交所及科创板等对医药生物企业IPO条件的放宽以及对医药生物企业上市融资支持力度的加大 , 越来越多的医药生物企业谋求多地上市 。2018年 , 百济神州继2016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后又通过“新政”登陆港交所 , 药明康德分别于5月和10月相继在上交所主板和港交所主板上市 。2019年 , 康龙化成分别于1月和9月在深交所创业板和港交所主板上市 。2020年 , 此前已通过“新政”登陆港交所的君实生物、康希诺生物相继在科创板二次上市 , 再鼎医药、泰格医药赴港二次上市 , 另有已登陆A股的昭衍新药等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
观察与展望2:未盈利上市将成为常态
自2018年8月1日歌礼制药作为首家未盈利医药生物企业在港交所上市以来 , 越来越多的未盈利医药生物企业登陆港交所 , 且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状态 。科创板方面 , 自2020年1月以来 , 已有泽璟制药、百奥泰、神州细胞等8家未盈利企业挂牌上市 。此外 , 仁会生物、欧林生物等军训则第五套标准上市 , 目前正在审核中 。可以预见 , 医药生物企业未盈利上市将逐渐常态化 。
截至2020年12月22日港交所及科创板未盈利上市的医药生物企业

创业板第二批上市公司,第一批注册制创业板上市公司

文章插图
注:“-B”为港交所未盈利企业标志 , “-U”为科创板未盈利企业标志 , 百济神州、君实生物、信达生物已更名 。
观察与展望3:分拆上市将陆续落地
自2019年12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以来 , 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分拆计划 , 医药生物是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之一 。目前 , 辽宁成大、长春高新、天士力、威高股份分别拟分拆成大生物、百克生物、天士生物、威高骨科赴科创板独立上市并且申请已获受理 , 其中进展较快的成大生物目前已提交注册;华兰生物拟分拆华兰疫苗赴创业板独立上市 , 目前申请已获受理 。此外 , 乐普医疗、迪安诊断、微创医疗等也披露了分拆计划 。上述分拆企业中 , 进展较快的企业将有望在2021年正式上市 。
截至2020年12月22日A股及港股医药生物企业分拆上市进展(不完全统计)

创业板第二批上市公司,第一批注册制创业板上市公司

文章插图
制表: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信息来源:交易所网站、上市公司公告等
观察与展望4:2021年A股IPO数量有望再创新高
2020年2月 , 上交所曾发文称 , 支持鼓励与疫情防控相关的科技创新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 相关企业申请材料齐备的即报即受理 , 组织熟悉生物医药行业的专业审核人员集中攻关、快速审核 , 进一步为医药生物企业科创板上市提供便利 。统计显示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 已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的医药生物企业中 , 有4家企业已注册未上市 , 9家企业提交注册 , 11家企业已过会 , 19家企业已问询 , 7家企业已受理 , 1家企业暂缓审议 , 1家企业因财报更新暂时中止 。加之创业板在审核企业 , A股医药生物企业IPO后续储备充足 , 2021年有望再创新高 。

创业板第二批上市公司,第一批注册制创业板上市公司

文章插图
制图: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数据来源:巨灵财经
观察与展望5:企业分层将愈发明显
【创业板第二批上市公司,第一批注册制创业板上市公司】近两年 , 港交所破发频现 。就医药生物企业而言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 18A推出后上市的企业中 , 康希诺生物、信达生物、康龙化成、君实生物、药明康德、维亚生物上市以来涨幅超过100% 。与此同时 , 20多家企业跌破发行价 , 其中多家企业跌幅超过50% 。A股方面 , 随着注册制的落地 , 定价及估值也将更加市场化 。未来 , 相信随着市场的愈加规范化及投资者专业度的提升 , 真正有价值的企业将脱颖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