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ye|为什么供应商给的自动驾驶,一定打不过自研的方案?

车企一定要自研自动驾驶吗?
未来有一天,人们听到这个问题的感觉,一定会和今天听到“车企一定要自研内燃机吗”一样。
汽车的智能化是无可逆转的大趋势,而自动驾驶是智能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很多人会把电动车的电机等效于燃油车的内燃机,但事实上随着自动驾驶的不断深入,电机与自动驾驶会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二者共同构成智能电动车的驱动系统,才相当于今天的内燃机。


mobileye|为什么供应商给的自动驾驶,一定打不过自研的方案?
文章插图

今天如果哪个车企内燃机核心技术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要么只能在中低端市场游弋,要么就是有极强的奢侈品属性。自动驾驶也是同理,顶级的车企,最终一定会把包括感知、决策、执行在内的自动驾驶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至少,是以联盟的形式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这十几年L2辅助驾驶逐渐普及的时间里,绝大多数车企并没有建立相关的核心能力,所以博世、Mobileye这种可以提供整套打包解决方案的“交钥匙”供应商,能够快速助推搭载辅助驾驶系统的量产车落地,客观上促进了整个行业的辅助驾驶技术发展。
但是,像Mobileye这样的辅助驾驶供应商,给到车企的是一个标准的黑盒子,车企只能在Mobileye提供的功能菜单中选择自己需要的,也拿不到核心数据,无法进行功能的迭代开发。而且,国外企业对国内车企的响应、服务能力都比较慢。


mobileye|为什么供应商给的自动驾驶,一定打不过自研的方案?
文章插图

也正是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选择提供开放平台的供应商(英伟达、地平线等)进行算法自研,甚至激进如特斯拉连核心芯片都要用自己的。
自动驾驶自研的难度很大,但是带来的好处是战略性的。除了容易想到的不会被供应商卡脖子、决策响应快、迭代升级灵活,还有一个很有可能被大家忽视的原因,就是在产品规划与成本的博弈中,拥有不可逾越的先天优势。
车企做自动驾驶的自研,会与产品规划进行统筹考虑。搭载自动驾驶的车卖多少钱、目标销量多少、有多大的成本空间,这些事情基本是能够在前期确定的。此时,自动驾驶的研发能够放开手去做,比如是不是需要堆料、能不能用最先进的芯片、需不需要做出更强的功能。
换句话说,车企自研的自动驾驶,其实是和将会搭载车型的产品定位、成本模型紧密相关,而这是在研发伊始就能确定的输入。


mobileye|为什么供应商给的自动驾驶,一定打不过自研的方案?
文章插图

但是,如果是做自动驾驶的一级供应商,它要考虑的因素就太多了。谁来买、买多少、用在什么车上、会不会中途反悔、明年会不会买别人家的、后年会不会用自研取代……诸多不确定因素,造成供应商需要组合的情况以及对应的风险管控复杂程度,与车企自研有着量级的差别。
一台要卖100万的车找Mobileye要方案,一台要卖10万的车也找Mobileye要方案。如果不是专门定制,你说Mobileye要按哪个成本预测去做开发?如果是专门定制,成本又该怎么核算?就算成本可以解决,还能做出多少定制化的空间?
所以,自动驾驶供应商如果还是为车企提供整包解决方案,只能是在多品牌、多车型需求之中取公约数,做出一个公版,然后通过硬件性能和软件功能备选项的差异,进行定位的区分。


mobileye|为什么供应商给的自动驾驶,一定打不过自研的方案?
文章插图

这种从研发伊始的理念差别,就决定在技术能力相近的情况下,供应商提供的自动驾驶方案一定打不过车企自研自动驾驶方案。当然,对于不同能力的厂商而言,可能会需要几轮产品生命周期才能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