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外网
核心阅读
【寻找手工活外发的厂家,肥乡手工活加工加盟厂】如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河北探索出了一些好办法:开办互助幸福医院,留院老人互相帮助,互相照顾,生活上更加依赖;医疗和养老机构携手,让生活自理困难、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享受便捷服务,健康更有保障;关注老年人精神需求,丰富文化供给,开展多元化活动,呼吁亲情回归,老人多了笑容 。
小的时候“背对着天面对黄土”,养孩子;我老的时候,住在农村,一个人 。这是一些农村老人生活的写照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深入,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近日,采访人员发现,不少地方都探索出了农村养老的好做法 。通过政府扶持、群众自助、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引入地方办法等,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状况正在得到改善 。
住进幸福院
促成彼此照料
10多年前,年近60岁的前屯村村民刘秀云曾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勾勒出这样一幅图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干活,累了就躺在炕上,生病了就联系孩子,让他们请假照顾他 。“其他人不都是这样吗?”刘秀云说 。
然而,计划并没有迅速改变 。2008年的一天,刘秀云住进了村里新成立的互助幸福医院,过着“不期而遇”的集体生活 。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的前屯村较早开始探索互助养老模式,诞生了互助养老的“肥乡经验” 。
所谓老人互助,就是老人之间要互相帮助 。与传统养老院相比,专科护理人员较少 。老人们“扶我,我照顾你”,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实现“抱团取暖” 。
74岁的刘秀云和80岁的王云是前屯村互助幸福医院的室友 。王云年纪大了,腿脚不太利索,于是刘秀云主动做饭、打水、洗衣服 。王云的手工很细致,所以她帮刘秀云缝衣服和被子 。他们互相帮助,快乐地生活 。多年后,她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姐妹 。
据肥乡区民政局副局长杨振宏介绍,近年来农民工潮加剧,空巢老人增多 。农村基层开始探索老年人生活中互相帮助、互相照顾的方式,以应对“空心村”的养老问题 。
在邯郸的互助幸福之家,政府为场地建设、设施提供以及水、电、暖等日常开支提供资金支持 。老人吃的蔬菜基本来自幸福院的自种菜地,只需要承担少量的米面油等消费 。“每个月的开销都是二三十块,甚至比家里的开销还少 。”刘秀云说 。
邯郸市民政局养老发展处处长刘庆林表示,2016年以来,在确保幸福家园总体数量只增不减的同时,提质增效,打造精品 。目前,全市已建成互助幸福家园4123个,其中143个成为高标准精品互助幸福家园 。
刘庆林说,发展互助幸福家园的探索没有停止 。“比如我们会尽量在每个幸福医院引进一两个专门的管理和运营人员 。老人生活上还是靠互助,经营者则让整体运营更加科学合理,积极吸纳公益资金,方便互助幸福家园的长期维护和发展 。”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农村互助幸福家园3.1万个,覆盖70%以上的行政村 。
医养结成对
服务联结成网
对老人的互助解决了老人的生活问题
解爱芹,在午后的阳光下,依托简易的助行器,缓缓向前行进 。“感觉腿上有劲儿多了”,解爱芹说 。
“她刚来的时候,接近于中度失能,只能坐轮椅,生活上不能自理 。经过半年多的饮食调理和康复训练,现在基本能自理了 。”养护中心主任冯洪祺说 。
小吕寨养护中心是一家乡镇级的医养结合机构,除了提供吃住等普通养老服务外,患病老人只需一个电话,紧邻的乡镇卫生院就可随时提供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
巨鹿县是河北最早一批启动医养结合的县区 。在位于三县交界处的健民医院,院长李世超说:“常有各地的农村老人来这看病 。一些老人患有较严重的慢性病,病发经治疗后不愿离开医院,渴望获得长期便捷护理 。这些情况让我们萌生了在医院旁加盖养老公寓,探索医养结合的想法 。”
巨鹿县委书记孙保祥介绍,目前全县已经形成了4种较为成熟的医养结合建设模式 。一是“医中有养”,引导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二是“养中有医”,支持养老机构引入医疗服务;三是“机构协作”,对不具备条件的养老和医疗机构,促进双方建立协作机制,为入住老人开辟定期巡诊、预约就诊和急救绿色通道;四是“居家医养、医护巡诊”,推动签约医生定期开展送医送药、家庭护理、心理慰藉等服务 。
“目前全县医养结合机构达108家,服务床位3506张 。实现了县级医养走高端,乡级医养抓全面,村级医养兜网底,社会服务做补充的多元化、多层次医养结合服务保障网 。”孙保祥说 。
据介绍,截至2018年底,全省90%以上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679家养老机构有内设医疗机构,399家内设医疗结构已具备医保定点资质,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58% 。
心情好起来
满足精神需求
作为生活、看病之外的最大需求,农村老人的精神需求如何满足?在互助幸福院,老人们除了生活互助之外,也开展“精神互助” 。
“现在一闲下来,老伴也‘走’了,才觉得没个人说话还真不行”,柳秀云说,她和室友王云的就很合得来,和其他老人也没事儿就唠嗑,“都是家长里短的,唠唠心里就舒服了,痛快了!”
互助幸福院的老人们基本都来自同一村庄,有着相同的文化和生活背景,这成为其亲密相处的情感基础 。
在乡镇级和村级的医养中心,都设置了和养老院一样的功能区,例如老年人活动室、娱乐室等 。“农村老人喜欢听戏的多,喜欢看《西游记》之类有趣儿的电视剧 。我们安装了大屏电视,配备了专门的外接音箱,老人们听起戏来更享受了 。”冯洪祺说 。
而在县一级的医养结合机构,工作人员通过举办主题活动,为老人们相互沟通“搭平台” 。“我们这里的老人很多来自不同的村庄,很多并不熟悉,所以我们借助生日会、节日会形式,让他们之间多熟悉、多交流”,巨鹿县医院福缘居老年医养中心主任田月芬说 。
对于居家养老的、活动自如的农村老人而言,精神文化需求就更加多样 。
在河北涉县,针对山区老人居住分散、精神文化覆盖面窄的问题,当地建成挂牌210个“文化驿站”,为农村老人提供公共文化休闲、娱乐、培训、征集信息及反馈意见等服务 。在廊坊市香河县淑阳镇,太极拳、广场舞、秧歌队一应俱全,让农村老人动起来、乐起来 。
出于精神养老的需求,不少老人也在呼唤亲情的回归 。近些年,农村一些地方孝文化受到挑战,有些务工子女干脆当起了“甩手掌柜”,对于年迈父母很少过问,导致亲情疏离,老人精神空虚 。
对此,河北多地农村积极倡导孝文化 。设立孝心养老理事会,教育和督促子女履行好赡养、照顾老人的义务;开展“孝行感恩”亲情活动,创新活动形式,把孝文化融入百姓生活;设立孝老扶弱基金,形成政府、社会、家庭孝老扶弱的合力 。
“农村老人的生活好了,精神也要好起来 。只有不断扩展‘精神养老半径’,农村老人才能真正实现体面、幸福地安享晚年 。”河北省卫健委老龄健康处副处长张鑫说 。(采访人员 史自强)
《 人民日报 》(2019年12月06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