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论智三易,串联通讯,贯通边缘,演进认知,汇于机器:听五位IEEE Fellow畅谈 gai

G论智三易,串联通讯,贯通边缘,演进认知,汇于机器:听五位IEEE Fellow畅谈 gai
文章插图

作者 | Don
编辑 | 青暮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一AI盛会,GAIR大会已成功举办五届,留下众多精彩、经典和令人惊叹的瞬间。GAIR 2021则延续以往豪华阵容,以1场主旨论坛、2场行业峰会、9场高峰论坛,涵盖自动驾驶、安防、集成电路、医疗、元宇宙、碳中和、隐私计算、新消费等热门领域。
在今年的GAIR2021大会上,一个论坛人潮涌动。在这里观众和演讲者的思想激烈碰撞,一起探讨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发展方向,这就是——IEEE Fellow 论坛。
本次论坛由IEEE Fellow李世鹏博士担任主席,邀请到了来自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所的多位IEEE Fellow:来自清华大学的王昭诚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的熊辉教授,京东集团的梅涛博士,香港中文大学的邢国良教授。
踏入2021年,国际上风云依旧,生活中疫情未了,不管是AI、科技企业还是传统企业,都面临进一步的挑战,也迎来未知的机会。今年的主题为“加速自主创新,重构数智转型”,设立多个有前瞻性的高峰论坛以探讨创新方向,其中IEEE Fellow论坛也在12月10日如约而至。
IEEE Fellow是IEEE授予成员的最高荣誉,在学术科技界被认定为权威的荣誉和重要的职业成就。为帮助科研人员了解最新的科学成果,助力学术界和企业界获取研发的关键信息,往届GAIR大会已邀请了数十位Fellow做分享。
在今年的IEEE Fellow 论坛中,每位嘉宾的发言依然精彩:
王昭诚教授结合了多年的科研及工业落地经验,为我们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6G移动通信中的重要作用。
毫米波通信热度很高,但有很多因素阻碍了其广泛应用,其中功耗、鲁棒性、成本等原因最为明显。如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降低功耗、提高鲁棒性、解决成本问题,就是毫米波技术突围的核心所在。
梅涛博士结合了自己在大型科技公司多年的工作经验,从生活和应用的角度为我们生动地总结了AI的各种成功应用,也以此由浅入深地介绍了从感知智能到认知智能的必要性。
从感知智能过度到认知智能是一种宏观统筹的期望,希望算法达到从视觉迁移到知觉、触觉、听觉等方面的能力。在未来,这是AI发展的大方向。
熊辉教授用清晰的思路和生动的比喻为我们介绍了人工智能和人类社会的关系。
注意力机制Attention、聚类Clustering、规则化Regularization等等都是简易工具。它们都是简易的过程,其目的就是让我们聚焦到事物的本质——不易。
邢国良教授则为我们展现了物联网+AI+视觉+自动驾驶的新型融合模式,其为未来的智慧城市、自动驾驶辅助驾驶等领域开拓了新的方向和可能。
以智慧灯柱为代表的路边基础设施辅助的自动驾驶挑战在于有效使用灯柱的传感器辅助车辆的感知。这需要精准的点云配准技术来利用路边的激光雷达扩展车辆的视野。这就像连接了灯柱上的传感器一样,开了“天眼”。
李世鹏博士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上的发展方向,分别从机器学习能力提升、运动智能的发展、人机谐作的未来以及人群体协作四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和展望,具有很强的导向意义。
人工智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模仿人类的认知过程。认知科学的很多观察和结论,目前还没有充分被人工智能所借鉴。比如说人有些智能是生而知之;人的学习认知过程在早期就会收敛到一个“思路”模型;人是从多源多模态的输入中学习和进化认知的;人的归纳总结能力往往通过人类示教获得和完善的等等。因此在未来的机器学习过程中,其可能的发展方向可能是多源和多模态的输入,加上考虑示教和归纳能力的学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