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有7块AI“上海芯”流片点亮成功( 二 )


厚积薄发方能大展身手
厚积薄发,这是燧原科技异军突起的重要原因,也是上海三大先导产业的发展特点。
上世纪90年代,赵立东从清华毕业后留学美国,后来进入硅谷工作。2007年,当时任职于全球顶尖CPU和GPU企业AMD的赵立东被派到上海,参与组建AMD中国研发团队。15年后的今天,他仍清晰记得,那年3月12日,他到位于张江的新公司上任,“这开启了非常神奇的5年”。
2007年之后,AMD在全球市场上因接连决策失误而一路走低。但在中国、在上海张江,它却高歌猛进。赵立东说,国内芯片人才越来越丰富,研发效率越来越高,于是,AMD在全球不断收缩、裁员的同时,在中国却大步扩张。仅5年时间,AMD中国研究院的员工数增了10倍,成为其最大海外研发中心,在上海形成一支全方位的芯片研发团队。
作为该团队负责人之一,赵立东当时觉得,如果AMD能把最前道的产品定义权放给上海,那就一定能诞生一块完全源自中国的世界级芯片。于是,念念不忘“中国芯”的他前往美国总部,试图说服公司。然而,当时的AMD内部士气低落,他的建议石沉大海。一年多后,赵立东辞职回国,投入到国内热火朝天的集成电路事业中。
回顾20多年的职业生涯,赵立东说,其实他一直在为做一块“中国芯”而努力。从最初的技术开发,到后来主导集成电路投资和管理,相应的准备越来越充分。2018年,他与伙伴一同创立燧原科技。他们认为,国内集成电路创业环境日趋成熟,而AI对算力提出很高要求,这个市场完全能容纳足够多的“玩家”。公司若能把握好接近客户、接近市场以及国产化的优势,完全有机会在部分市场胜出。
赵立东的这段职业经历其实也与上海的发展轨迹相契合。实际上,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的快速发展,正是始于本世纪初上海在张江全面打造先进集成电路产业链。20年来,上海已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配套最完善的地区,产业规模居全国之首。这里集聚全国大约三分之一的芯片和AI人才,他们与这座城市一起,都希望能在AI时代大展身手。
综合优势造就行业风口
想在硬科技领域拼出一番天地的燧原科技,很自然地选择上海作为创业始发地。在这个团队看来,国内最大的市场来自那些希望借助AI实现转型升级的传统行业。在此过程中,芯片企业要和算法开发者、硬件企业、解决方案供应商等生态伙伴一道,携手将算力变成生产力,为客户带来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不仅是做芯片的首善之地,更重要的是,上海营商环境优良,各级部门注重发挥超大城市的综合优势,通过精准施策,完善生态,开放场景,拉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从而为国产芯片开辟更多空间。
来自市经济信息化委的信息表明,过去三年,通过“揭榜挂帅”工作机制,上海先后面向AI企业发布了58个应用场景和需求,对接近300家AI企业、500多个AI解决方案。今年,乘着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势头,上海又发布了11项数字生活标杆场景,不断加速AI落地的节奏。同时,上海还注重推进数字新基建,特别是“算力底座”——正在临港建设的商汤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有望在2022年初落成,成为亚洲最大、国际一流的AI计算平台之一;正在松江建设的腾讯长三角AI超算中心,其算力也将在国内乃至亚洲居于领先地位。这些场景和项目,使上海加速成为人工智能的世界级高地,这样的环境和氛围,才是吸引全国最多智能芯片创新企业在沪发展的最大原因。
赵立东说,国内AI芯片市场规模去年达到200亿元,未来几年有望持续以50%左右的速度增长,从而在2024年突破1000亿元,前景非常好。未来,他将以“追逐梦想、报效国家”的初心,带领公司上下不断书写一部精彩的创业长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