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有7块AI“上海芯”流片点亮成功

一年中有7块AI“上海芯”流片点亮成功
文章插图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不久前迎来好消息。在年末举行的行业权威会议——2021“中国芯”集成电路产业促进大会上,由燧原科技研发的人工智能(AI)训练芯片“邃思2.0”,从300多款芯片中脱颖而出,获得大会最高奖“中国芯年度重大创新突破产品奖”。值得一提的是,上一代“邃思1.0”也曾在去年问鼎该奖,燧原科技由此成为国内首家以AI芯片蝉联该奖项的企业。
燧原科技的突破,折射出上海过去一年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三大先导产业领域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市经济信息化委透露,今年前三季度,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同比增长20%,技术突破不断,其中,在人工智能领域,一年中有7块“上海芯”流片点亮成功。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回顾创业经历,燧原科技创始人兼CEO赵立东如是说。这位集成电路行业的老兵一直把做一块“中国芯”作为人生梦想。20多年执着蓄力,终于在当今的天时地利下,使梦想不断走进现实。同样,而今的上海,也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凝聚和激发科创产业新动能,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早日梦圆。
【 一年中有7块AI“上海芯”流片点亮成功】用硬科技拼出市场机会
“做大芯片、拼硬科技。”这是燧原科技内部提炼的公司使命。如其所言,今年获奖的“邃思2.0”,尺寸达57.5毫米×57.5毫米,是当下国内最大AI单芯片。而芯片尺寸代表了科技含量,“邃思2.0”不仅面积最大,AI算力也是国内第一。
业内公认,影响AI发展的三大要素是数据、算法、算力。数据是我国的优势,算法也有较强竞争力,但算力一直存在瓶颈,主要源于高性能芯片技术差距。随着国家越来越关注集成电路行业,一批新兴市场力量涌现。在张江这片群“芯”闪耀的高科技园区,燧原科技数百名工程师正奋力研发。由于成长较快,他们的办公室显得有些拥挤,但看起来,大家干劲十足,士气高涨。
赵立东说,国内已形成一定的芯片人才储备,创业公司也能从顶尖大学招募到高学历人才。不仅如此,政策和金融环境对芯片业也非常支持。创业三年,燧原科技已募资逾30亿元。其实,赵立东对资本比较审慎和挑剔,他有意控制着融资的节奏。按他的标准,投资伙伴不仅要带来战略价值,还要愿意和自己“同甘共苦”,“做芯片不是挣快钱的生意,这是个吃苦的行业”。
苦和甜是梦想的两面。目前,全球AI芯片市场几乎完全被少数跨国公司掌控,其在技术、资金、生态影响力方面优势巨大。但AI赛道也给后来者留下了机会,中国芯片企业如果能针对AI的特殊需求,拿出更好的技术、更高的性价比,就有机会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从2018年创业起,燧原科技通过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用一年半发布了首款芯片“邃思1.0”,随后于今年7月发布“邃思2.0”。至此,芯片核心技术指标与主流产品的差距,已从最初的30个月缩短到12个月。而在几周前他们新发布的“邃思2.5”,性能已接近业界主流。芯片的迭代周期通常是两到三年,但燧原科技不仅让该周期大大压缩,还实现性能的快速追近。他们计划在2023年发布下一代AI计算芯片,通过“五年三代”的快速演进,从而真正在市场上确立竞争力。
在追赶巨头的赛道上,燧原科技并不孤独。市经济信息化委透露,上海今年除了7块芯片流片点亮成功外,包括天数智芯、依图、平头哥、地平线等企业也都在市场上有所表现。就燧原科技而言,今年订单量首次突破亿元,基于“邃思”芯片的大型AI算力中心明年将正式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