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华为“造车”:得“主流操作系统”者方可市场“称王”( 二 )


这个“稳”是有道理的。华为根本不可能去造整车,因为整车生产仍然属于传统的工业2.0版本。这对华为而言并无意义。
既然如此,华为介入的最佳时机就是“车造出来”之后的技术提升阶段。汽车硬件的基本布局已经搞定了,就到了华为在智能硬件和软件方面大显身手的时机了。



鸿蒙|华为“造车”:得“主流操作系统”者方可市场“称王”
文章插图

华为进入了新能源车领域。图片来源:新华社
华为不急于进场,是有底气的。这可以与其他投身“造车大赛”的知名企业进行比较。几家高调造车的电商需要抢赛道,是因为他们的智能化技术底气不足,要靠前期的重资产投入先把赛道空间占住。
入局的房地产巨头也是如此,除了钱几乎一无所有,也是砸钱先“圈地”。这些房地产巨头要从车壳、底盘搞起来。而华为不需要,华为有技术优势,华为的智能化技术可不是造空调、造电饭煲的那点“智能化”能比的。华为风轻云淡地直接跳过了“造车”的重资产投入阶段。
所以说,华为进入了新能源车领域,但是又确实没有“造车”,过去没有,将来可能也不会有。车是北汽、广汽、长安以及未来很多车企来制造的,华为只是一个“技术支援者”。而这个行业真正的主导者恰恰是幕后的“技术支援者”。
这早就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很早以前,吉利汽车总裁李书福在一档谈访节目当中评价,“特斯拉本质是构建线上技术,以车作为一个技术载体”——特斯拉的“心思”如此,华为当然也是如此。只不过,特斯拉作为行业的开拓者,不得不从“造车”起步,而华为不需要。
因此,华为介入电动车,不是来迟了,甚至可以说是来早了。这也是形势比人强,有不得不入局的道理——包括鸿蒙。
电动车产业的“地基”还不够稳固
鸿蒙是操作系统,某种意义上说,它的诞生是被逼出来的。
如果不是面临美国政府的打压,鸿蒙或许还要晚几年才正式推出。快速形成自身的生态系统、扩大市场占有率,这是鸿蒙目前的关键之战。



鸿蒙|华为“造车”:得“主流操作系统”者方可市场“称王”
文章插图

HarmonyOS 图标
但是,鸿蒙既然来了,那就不可能停留在“备胎”定位,仅仅“活下来”是不够的。鸿蒙生态系统的未来空间要靠“垦荒开拓”,电动车就是其中最有希望的“处女地”。其中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
新能源车领域如果发展成熟,线上技术大概率是赢家通吃。车用什么智能控制系统肯定要和自动驾驶系统匹配,而智能控制系统又要和车辆硬件匹配。也就是说,这将以自动驾驶系统为顶点,一直匹配到硬件。这条技术线是垂直到底的。
更重要的是,单车的自动驾驶系统要接入整个交通管理系统。这就意味着自动驾驶系统即使不是一家独大,也不可能“诸侯林立”。因为任何人都不会同意为了操作系统的兼容性,牺牲整个大交通的管理效率、成本和安全性要求。
因此,即便将来看上去还有很多智能车品牌,可能比内燃机时代的品牌更多,车辆个性化的设计、功能都可以形成各自的品牌。但是,归根结底,这些“造车的”都是主流操作系统的“代工厂”。谁掌握了主流操作系统,谁就掌握了新一代汽车产业的技术标准、市场准入。
因此,鸿蒙正式上线的那一刻,就意味着华为必须尽快布局新能源车产业,“造车”等得起,鸿蒙等不起。
之所以说华为入局新能源车可能早了,不是华为的技术力量不行,而是目前电动车的硬伤还没有真正解决,产业的“地基”还不够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