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文远知行们的“铁三角”模式,能否加速Robotaxi落地?( 三 )


谈擎说AI认为,如果说“融资”是自动驾驶赛道上1.0阶段的首要关键词,“落地”则昭示着整个赛道已经步入了2.0阶段,纯粹的财务投资者已然无法成为技术企业们攀峰时所需要的最粗那条腿,更重要的是让一些协同产业参与进来。
在汽车圈里,合资抑或合作车企失败的案例众多,到了智能化时代,上汽和阿里合作的斑马智行从高光到陨落,其实都已经给了我们相应的思考。
企业间合作则往往存在取长补短、共同把蛋糕做大、以及利益诉求的长期性不冲突等基本要素。在Robotaxi合作驱动的新阶段里,如何保证蛋糕能够让各方都能愉快享用?这也是“铁三角”合作模式必然要回答的问题。
首先具体来看取长补短的诉求,对于自动驾驶初创公司而言,做Robotaxi在车队投入的巨大成本,以及面向消费者的运营经验匮乏等问题上存在天然压力。
想要加快技术落地的进度,不仅需要主机厂能够为其提供更适合技术搭载的车辆,也需要一个像网约车平台这样更擅长直连消费者的端口。
对于网约车平台而言,Robotaxi与现如今的网约车业务其实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网约车是典型的轻资产行业,做Robotaxi需要投放大量搭载价格高昂设备的无人驾驶汽车,是典型的重资产。
当前独立去做,不仅优势不明显,Robotaxi技术、法规发展仍不完善,无疑是要进入一个无底洞去博弈,Uber、Lyft的相继折戟,都体现出了出行公司单打独斗的弊病。
我们从此次文远知行与如祺出行,Momenta与享道出行的合作也能看出,不管是区域性,还是全国性的出行平台,都同样适用于Robotaxi“铁三角”模式,其实体现出了对自动驾驶落地阶段性价值的思考。
谈擎说AI认为,Robotaxi与网约车除了轻重资产的差异外,还有一个阶段性上的本质区别,即Robotaxi当前只可以在特定区域内测试运行,但网约车完全没有这一限制。
以文远知行为例,虽然合作的如祺出行并没有滴滴这样的网约车巨头那般大体量,有更多的覆盖城市与更丰富的运营经验,但却是粤港澳大湾区重点的出行平台,文远知行与之合作,不仅充分发挥双方的总部优势,更先发抢占湾区的Robotaxi市场。
当前做Robotaxi落地化,大部分玩家其实都还是在起步阶段,两家合作企业区域优势一致、能力优劣互补,往往能够体现出对合作要素更稳妥的权衡。与此同时,在后期这样的区域性合作模式,也同样具备一定的可复制价值。
在合作中看似没有太大收益的主机厂,其实也不然。
在铁三角合作模式里,并不是单纯地由主机厂把车子给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后者再把自动驾驶技术装上之后交给网约车平台运营,这背后还有一条数据价值的暗线。
这条暗线既可以是自动驾驶技术公司的宝贵资产,对于主机厂而言,新一代车型的B端规模化落地,也会对主体业务起到一定的正反馈作用,不仅能够在规模效应下降低智能汽车的量产成本,推出更具竞争力的智能化产品,也有望通过C端数据推动技术升级,通过提升产品力来反哺C端市场。
总的来看,“铁三角”合作模式在互补诉求上是存在价值的,也许在合作的局部进程中,就比如技术研发环节,自动驾驶企业会占据主导地位,但从整体合作进程链来看,从技术企业的测试研发到主机厂全新平台架构,再到最后的落地运营,并不存在一个绝对的宏观性主导者。
除此之外,在Momenta和文远知行的“铁三角”合作模式中,另一个思考点在于控制权上的均衡,这其实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利益诉求长期一致性方面的风险。
在控制权上,上汽其实有着不少发言权,不仅是在业内闻名的“身体灵魂论”中明确表示不会与华为合作,在此前跟阿里合作的斑马智行,也曾因为两家主体的需求走上殊途而“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