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数字经济“主战场”上的华为“样本”( 二 )


在他看来 , 企业数字化转型归根到底就是要解决两个问题:成本和效率 。 围绕这两点问题 , 华为将数字化转型归纳为三个问题:为什么转?转什么?怎么转?
首先 , 为什么转?华为制定了三大目标 , 通过体验提升实现客户满意度和自身增长 , 通过效率提升构建核心的运营 , 以及利用模式的创新促进业务创新和内外部编制的程式 。
其次 , 转什么?数字化转型涉及到企业商业模式、运营模式的方方面面 , 要从意识转变、组织转变、文化转变、方法转变、模式转变 , 五个层面落到实处 。
第三 , 怎么转?华为是围绕三大要素 , 通过业务IT一体化构建 , 打造基于构建云上统一系统沉淀企业的公共能力 , 实现各业务场景中的灵活调用和共享 。
这一套完整的逻辑 , 其实将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打碎重建 , 从业务和运营的本质 , 到各个环节的转变 , 再到具体转型的方法论 。 同时也回答了标杆级国有企业 , 在转型进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 。
当然 , 除了这一套数字化的认知重塑和可行性方法论之外 , 还有一个核心就是技术本身 。
如5G技术 , 结合鸿蒙操作系统提供的全面连接 , 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无缝打通;再有华为历经5年转型总结出的智能体 , 这是数字化转型的参考架构 , 企业可以在此架构的牵引下通过小口切入、快速迭代的方式 , 逐步走向高阶的演进 。
“而华为会一如既往守好边界 , 为数字化转型打下基础 。 北京的国有企业都是全国的龙头企业 , 也始终走在数字化前列 , 华为将持续通过创新技术和伙伴一起助力大型企业转型 , 深入参与到各行各业大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 打造各行业的标杆 。 ”鲁勇说 。
技术+实践 , 助推北京数字经济
如鲁勇所说 , 华为在未来非常愿意持续发挥在技术创新、产业建设的能力 , 和北京的企业及伙伴一起 , 共同肩负起数字化转型的历史使命 。
华为能输出的能力集就是技术+实践 。
例如在制造领域 , 华为和北汽福田全面合作 , 构建云操作系统 , 帮助北汽福田采用全链云的平台部署模式 , 真正以云原生技术改造了传统应用;而在金融领域 , 华为和华夏银行深入合作 , 建立联合创新实验室 , 打造底层芯片到上层应用安全可信金融的全栈云 , 有效地支撑银行开放和安全可信的要求 。
在智慧城市方面 , 北京CBD国际商务区通过打造数字孪生智慧园区 , 实现了数字孪生可视化与仿真交互系统“一张图” , 精细化还原了CBD全域三维全要素场景 。 通过AI算法对政府后续规划提供决策辅助 , 推动政府治理“一网统管”;在智慧园区方面 , 华为在中关村壹号助力园区运营方实创亿达打造的智慧园区运营管理平台 , 实现了从招商管理、园区服务、通行管理、能源管理、智慧环境、智慧消防、智慧安全、空间管理等场景化打造 。
华为也在通过创新技术解决行业关键痛点 。 如华为鸿蒙2.0系统支持细粒度的原子化服务能力 , 提供更精准、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 前端与后端平台配合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 , 前端支持金融客户重获流量入口 , 后端平台华为云实现金融业务敏捷;在智慧风控领域 , 华为和伙伴共同打造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为核心的全流程智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 包括To C的申请反欺诈、交易反欺诈 , 以及To B的小微舆情风控管理等等 。
华为在北京 , 在国有企业的业务场景中落地的实践和创新技术比比皆是 。
我们知道 , 过去两年华为“懂行”的理念深入人心 , 也在与业务、行业、产业全面融合的过程中产生了“共振效应” 。 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 同样需要这种同频共振 , 华为的“样本”效应 , 技术结合业务场景实践 , 完整地释放了“懂行”价值 , 可以做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路上的好“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