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带货主播难过平安夜( 二 )


在经历了行业早期的野蛮发展阶段后,直播电商生态已经拥有了相对稳定的用户、主播和品牌生态。特别是近几年直播公司和主播人数的增长已经达到阶段性饱和。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年新增直播相关企业超6.5万家,为2019年全年新增数量的近10倍,直播相关企业总数也超过了8.1万家。而《淘宝直播2021年度报告》中也提到,2020年直播带货主播的数量增长显著,同比2019年增长了661%。
资本热钱的涌入和直播带货“一夜暴富”的普遍认知,不仅吸引了普通人的参与,连往日活跃于荧幕上的明星们也纷纷下场直播。在这样的行业竞争环境下,头部主播的被动退位,真就给腰部主播们留出“上位”的机会了吗?
这个问题,腰部主播们没法回答。因为这是平台需要思考的事情。
回顾薇娅的“成功史”,淘宝的助推功不可没。淘宝和天猫直播在2017年2月合并后,就对直播达人开启了流量扶持计划,这或许也能解释为什么被邀请加入淘宝直播仅一年多的薇娅,就能够帮一家零粉丝的皮草店实现7000万元的成交额。
在2017年底,淘宝又启动“超级IP入淘计划”大力扶持直播达人。甚至在2018年的“天猫双十一晚会”上,马云还亲自为5位淘宝直播达人站台,而这一年薇娅也以233万粉丝和3000万元的年收入位列“淘布斯”榜首。
所以,从来就没有什么自己上位的“网红主播”,有的不过是“网红”背后的推手。这么说,倒不是否认主播们的努力和价值,而是在行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平台的一点点小动作都能对个体起到更大的作用。腰部主播们能否抓住眼前的机会,更取决于平台的态度。
主播的价值与渠道之争一直以来都有一种论调,认为头部主播就是直播平台们最大的价值来源,也是品牌们赖以生存的重要渠道。在这种认知下,头部主播的价值被进一步放大,也直接导致出现薇娅、李佳琦联手大战欧莱雅这种“挟流量以令品牌”的奇特场景。
事实上,直播作为一种电商渠道,其价值是由平台和主播共同缔造的。只不过主播作为具象的事物,更容易被用户和品牌所感知。并且在直播带货这一商业活动中,品牌提供的商品和消费者用于购买商品的资金,才是构成供需关系的核心要素。
坦白来讲,主播扮演的只是一个超级导购的角色。而主播们用“最低价”吸引粉丝下单,又用流量挟持品牌的玩法,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被电器零售业玩透了。
2004年,线下零售巨头国美电器就曾因为“最低价”与格力爆发过一次公开矛盾。当时风头正盛的国美在自家商场内,擅自下调了格力产品的价格。知道此事的董明珠,随即要求立刻停止向国美供货,还要求国美马上恢复价格并且道歉。但黄光裕直接把格力的产品给清场了。
国美当初如此豪横的底气,来自于当时家电零售业牢牢把控的一二线市场的销售份额,黄光裕本人也在这一年的12月登上《胡润百富榜》成为中国首富。但是与彼时的国美相比较,如今的头部主播们是否也有这样的底气?
有些人会提出,头部主播拥有的是流量,虽然不至于能够和品牌直接争夺定价权,但是有流量就可以变现。这句话没有问题,问题是忽略了流量变现的难度。
薇娅也曾在2019年自创品牌四季日记,并且历时2年研发推出了11款面膜产品在薇娅直播间开售。但如今,这个品牌已经先薇娅一步消失不见了。如果有流量就可以变现,为什么头部主播自创的品牌却无法存活下来?
还有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快手辛巴在涉嫌直播带货劣质燕窝后曾被平台封禁,而在复播之后,辛巴就一直和快手就流量问题争吵不休,甚至在最近正式起诉快手。这说明头部主播有流量不假,但流量的来源却并不一定掌握在主播手里。这就好比,在国美的商场里一名导购可以做出很高的销售业绩,但是格力不会去和这名导购来沟通定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