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视|海康威视与萤石网络,陷在“生态”泥潭里

海康威视|海康威视与萤石网络,陷在“生态”泥潭里

文章图片

海康威视|海康威视与萤石网络,陷在“生态”泥潭里

文章图片


时至今日 , 智能家居对广大消费者而言早已不再新鲜 , 2013年后互联网企业、手机厂商、传统家电巨头对这一领域的集体发力 , 很快让赛道变得火热万分 , 扫地机器人、智能门锁等“新潮”产品也随着厂商的互相竞争而被人所知晓、接受 , 进而迈入千家万户 。 考虑到疫情激发出的各种全新居家需求以及5G等技术的进步 , 智能家居的发展前景可谓无量 。
在国内智能家居市场上 , 安防巨头海康威视(002415.SZ)虽然不是先驱者 , 但它蹭上这班列车的时间也不算太晚——早在2015年 , 它就成立了子公司萤石网络以探索智能家居市场 , 2016年将其分拆单独运营 。 到今天 , 萤石网络的产品布局已经从单一变得多元 , 而它背后的海康威视也有了更大的野心:乘着资本对硬科技概念的追捧 , 顺势将萤石网络推上市 。

图片来自萤石网络官网
闯关科创板 , 萤石网络“成色”几何?【海康威视|海康威视与萤石网络,陷在“生态”泥潭里】12月14日 , 海康威视在深交所发布公告称 , 旗下子公司杭州萤石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向上交所提交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材料 , 计划于科创板上市 , 保荐机构为中金公司 。
实际上 , 海康威视早在今年8月就曾计划将萤石网络送入科创板 , 彼时它曾密集发布包括分拆上市预案在内的多份公告 , 还拟定了一份针对后者的投资计划 , 其急于求变之心可见一斑 。
当然 , 萤石网络成长六年至今 , 倒也确实有能力挑战科创板的严苛审核 。
上文已经提到 , 萤石网络诞生于2015年 , 由于来自母公司海康威视的“基因” , 它最初选择了消费级安防摄像头起家 , 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扩张 。 得益于近些年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的扩大 , 萤石网络在营收和净利润等方面均实现了不小增幅 , 其产品矩阵也初步成型 。
2018-2020年 , 萤石网络的年营收数据分别为15.29亿元、23.64亿元和30.79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32亿元、2.11亿元和3.26亿元 。 今年上半年 , 其营收与净利润数据分别为20.06亿元和2亿元 。 可以想见 , 若萤石网络保持这一势头 , 其创造财务新纪录只是时间问题 。
从萤石网络的收入组成来看 , 智能家居硬件自然是当仁不让的主心骨 , 而在这其中 , 又数智能家居摄影机最为吸金 。 2018年到今年上半年 , 该项收入分别为9.73亿元、14.76亿元、20.19亿元和14.03亿元 , 占智能家居收入比重从2018年的63.85%提升至今年的70.21% 。
在摄像头领域的深耕给了萤石网络强大的创收能力 , 但它对其余领域的探索却不那么顺利 。 今年上半年 , 萤石网络智能入户、配件产品以及其他智能家居产品的占比数据分别为8.39%、6.69%和2.21% 。 相较2018年的数据来看 , 几项新业务均呈现轻微下滑趋势 。

图片来自萤石网络官网
硬件业务之外 , 萤石网络早早发力的云平台服务、计算机软件产品等“软”业务同样变化不大 。 其中 , 云平台服务收入占比从2018年的11.35%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2.23% , 但计算机软件产品这一项收入却从4.18%下降到了2020年的0.18% , 今年上半年的创收甚至降到了0 。 对于这点 , 萤石网络的解释是:因公司生产模式转变 , 自2021年起将不再发生软件收入 。
这似乎印证了一个事实——摄像头之外 , 萤石网络的软硬件产品仍然很难抓住消费者的心 。 而这不仅仅是它的困境 , 同样也是困扰其母公司海康威视多年的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