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启明创投对话壁仞科技:硬科技创业与投资路上的险阻与风景( 二 )


当然这是开玩笑了 。 我做通用GPU芯片是因为当时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
中国的AI(人工智能)技术是世界领先的 , 国内有巨大的AI芯片市场 , 但是90%以上依赖国外产品 , 说被卡脖子就被卡住了 。 当时我觉得这么大一个赛道 , 这么多年没有摆脱依赖非常可惜 。 总得有人做这个事情 , 我想了很长时间 , 也和启明创投讨论了很久 , 得到了很大的支持 。 在这里我要感谢启明创投 , 没有启明创投就没有壁仞科技 。
我认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可以改变世界 。 第一种是某一领域的天才 , 爱因斯坦式的 。 另一种是跨领域的“傻子” , 无知者无畏 , 敢于用打破定势、突破边界的思维方式去重新定义产业 。
当时我就和志峰说我有信心改变中国AI芯片的局面 。

壁仞科技创始人、董事长、CEO张文
表完态后就要做实事了 。 首先一定要找到行业最牛的人 。 于是我去问一位哈佛大学的师弟 , 能不能列一张产业里最牛的华人名单给我?拿到名单后 , 志峰就和我说 , 如果你能招到这里面一半的人 , 你的公司就成功了 。 后来名单上的人几乎都加入了壁仞科技 , 还不止 。
【壁仞科技的不同之处是选择做芯片行业开拓者】
周志峰:壁仞科技这两年确实非常耀眼 , 可能是中国最年轻的独角兽 , 成立两年估值就达到了几十亿美元 。 你觉得壁仞科技的成长历程与以往芯片创业有哪些不同?做对了哪些事?
张文: 从一开始选择做最难的“大芯片” , 对标国际大厂的下下一代产品 , 做芯片行业的“开拓者” , 这是壁仞科技做的最正确的决策 。
当时绝大多数芯片创业公司 , 在开始做第一款芯片时 , 受制于资金和人才 , 会选择从“小芯片”开始做 , 对标的是国际大厂的上一代产品 , 或者上上一代产品 。
因为做“大芯片”起步资金就需要15亿以上 , 才能流片成功 , 去做测试样片 , 再去商业化落地 。
当时我们账上只有一个多亿 , 公司里分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很有创新精神 , 说我们要做很牛的产品;另一种观点偏向稳妥 , 说先从“小芯片”做起 。
公司里有争论是好事 , 充分讨论、越辩越明 , 才能把正确的方向定下来 。 因为要决策拍板 , 我当时三天三夜没怎么睡觉 , 思考到底壁仞科技一开始要做一块什么样的芯片 。
人工智能训练任务所需求的算力每 3.4个月就会翻倍 , 这一速度大大超越了芯片产业长期存在的摩尔定律——也就是每 18 个月芯片的性能翻一倍 。 算力需求与算力供给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 当时我计算了一下 , 无论是做“大芯片”还是“小芯片” , 都需要三年才能落地 。 如果第一款产品选择做“小芯片” , 等我们的产品落地时再与全球最领先的产品相比 , 我们的性能可能就只有1/20 。
在我们公司账上只有一个亿的时候 , 我拍板决定对标国际大厂的下下一代产品 , 而不是上上一代产品 。
当时我还做出了两个判断:第一 , 壁仞科技有能力融到15亿以上;第二 , 有能力吸引足够多、足够牛的人才 , 把“大芯片”这件事做成 。
壁仞科技是我人生的第四次跨界创业 , 得益于我之前的创业成功经验 , 我认为我能完成融资、找人这两件事 , 所以当时选择了最艰难的路 。
事实证明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 。 从一开始就做芯片行业的“开拓者” , 这是我们和绝大多数芯片创业公司不一样的地方 。
实际上 , 半导体行业的投入真的非常大 , 也非常难 。 说到这里 , 我想问一下志峰 , 为什么从一开始 , 你就对我们壁仞科技这么有信心?决定给我们第一张支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