馅饼|别让屋顶光伏“馅饼”变“陷阱”


我国建筑屋顶资源丰富、分布广泛 , 开发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潜力巨大 。 做大屋顶光伏馅饼 , 要统筹规划发展 , 规范有序并网 , 加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
屋顶光伏正在急刹车 。
2021年6月开始 , 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申报后 , 屋顶光伏按下加速键 , 新增装机规模首次超过集中式光伏 , 成为光伏新增装机主要来源 。 然而 , 好景不长 , 11月1日 , 河南邓州市发改委发布通知 , 暂停全市范围内利用自己屋顶自行投资的屋顶光伏项目工作 。 除邓州外 , 目前全国已有超过10个县市暂停光伏项目备案 。 短短数月从启动到暂停 , 屋顶光伏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 , 引发社会争议 。
屋顶光伏并非新事物 。 早在1998年 , 荷兰提出百万个太阳能屋顶计划 。 2010年 , 美国通过了千万太阳能屋顶计划 , 2013年至2021年每年投入不少于2.5亿美元补贴屋顶光伏项目 。 2009年 , 我国开始实施金太阳工程 , 为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提供财政补贴 。
我国建筑屋顶资源丰富、分布广泛 , 开发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潜力巨大 , 仅乡村户用光伏装机总容量可达10亿千瓦 , 对应市场总容量3万亿元 。 开展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 , 有利于整合资源实现集约开发 , 削减电力尖峰负荷 , 也有利于节约优化配电网投资 , 引导居民绿色能源消费 , 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乡村振兴两大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措施 。 由此看来 , 屋顶光伏这块馅饼确实诱人 。
馅饼美味 , 但用料和做法不对则容易变成陷阱 。 早在数年前的屋顶光伏建设热潮中 , 凭借广为流行的光伏贷 , 大批金融机构和杂牌光伏企业涌入市场 , 催生出卷款跑路、货不对板、无人运维等乱象 , 让一些用户背负高额贷款无法偿还 , 银行贷款也变为不良资产 。
此轮整县推进屋顶光伏建设过程中 , 一些企业在利益驱使下 , 出现抢跑心态 , 通过圈而不建、虚假宣传、无资质建设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蚕食蛋糕 。 比如 , 有的企业聘用本地业余人员推销 , 盲目抢占屋顶 , 但不考虑屋顶安装条件;再加上光伏组件质量参差不齐、设备安装不规范、后期运维服务跟不上 , 造成群众利益严重受损 。
大量企业短时间内扎堆申报屋顶光伏 , 对电网冲击较大 , 电网容量和安全难以承载 。 屋顶光伏设备小、稳定性差、布局分散 , 缺乏集中式电站的监控和运行能力 , 给电网安全带来极大挑战 。 如果不详细调研当地电网荷载和消纳能力 , 放任各类企业任意开发 , 在未来大规模并网之后 , 屋顶光伏还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
屋顶光伏是最贴近百姓生活的新能源利用形式之一 , 无序发展不仅会影响老百姓的信心 , 也不利于形成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 从而影响双碳进程 。
做大屋顶光伏馅饼 , 要统筹规划发展 。 屋顶光伏直接布置在用户侧 , 与城市乡村发展规划、电源电网规划等密切相关 。 其发展规划要与各专项规划相互呼应、有效衔接 。 要遏制当前大跃进的势头 , 首先通过试点方式积累经验 , 针对当前出现的系列问题探索解决办法 , 在试点成功基础上 , 分阶段推广应用 。
做大屋顶光伏馅饼 , 要规范有序并网 。 大规模屋顶光伏并网将对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电能质量、调度运行等方面带来深刻影响 , 要针对屋顶光伏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 , 在遵循一定的规程条件下有序并网 , 避免对公共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冲击 , 保证屋顶光伏项目的安全和长久性 。
做大屋顶光伏馅饼 , 要加强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 。 光拼价格、拼速度 , 不符合新时代要求 。 屋顶和光伏分属建筑和新能源两大跨界行业 , 必须要保证屋顶安全才能保障光伏电站长达25年的使用寿命 。 要研发更适合屋顶的高效光伏系统 , 推动屋顶电站向光伏建筑一体化拓展 。 同时 , 通过合理的商业模式调动用户积极性 , 保障各方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