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平均33岁!他们10年打造中国空间站超级“净化器”

航天员在太空喝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几乎每次航天任务 , 都有人提出类似问题 。 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地面课堂上 , 就有同学提出如何解决喝水与氧气的问题 。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叶光富透露 , 太空所用食物已于前期通过“太空快递”送往中国空间站 , 生活用水则源于再生水 , 空间站配备水再生系统 , 实现了循环使用 。
这背后 , 离不开中国空间站超级“净化器”——环控生保尿处理子系统的保障 , 该系统能够从6升尿液中提取出5升蒸馏水 , 最大产水速率为每小时2.5升 , 蒸馏水经过水处理子系统净化后的再生水 , 可满足在空间站中长期作业的航天员清洁、制氧等用途 。
该系统研制团队的平均年龄为33岁 , 就是这样一支来自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06所的年轻队伍 , 用10年时间让梦想照进现实 , 成功研制星辰之上的净化设备 , 让中国航天员长期驻留太空成为可能 。
拓荒
2021年4月29日 , 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托举着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冲入云霄 , 沿着长空划出明亮的弧线 。 就在无数人为“中国力量”欢呼之时 , 二院206所空间站环控生保团队成员们的心却依旧悬着 。
直至6月24日 , 成功的消息从星辰之上传来 , 由他们研制的环控生保尿处理子系统顺利完成首次尿液回收 , 实现了中国空间站水资源的在轨循环利用 , 产生的蒸馏水各项指标均满足使用要求 。
有专家表示 , 要想让航天员长期驻留空间站 , 必须解决“生命之源”——水的问题 , 否则 , 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实验室建设将无从谈起 。
2012年 , 空间站尚有十余项关键技术在国内处于空白 , 其中就包括环控生保系统尿处理问题 。 也正是那一年 , 二院206所开始涉足空间领域 , 在该系统研制任务竞标中胜出 , 开启属于自己的“长征” 。
206所副所长白鹏英说 , 当时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 面对空间产品的长寿命、高可靠性以及机、电、气、液、热等多方面技术挑战 , 研制团队开始了长达10年的技术攻坚 。
“空间站尿液处理技术是国际公认的技术难题 , 也我国空间站建造的关键技术之一 , 由于技术封锁 , 基本找不到可参考的技术资料 。 ”206所科技委副总师李建冬说 。
作为环控生保尿处理子系统的技术带头人 , 他带着团队开发了适用于微重力环境下的技术方案 。
“当时 , 我们样机就做了七八套 , 从原型机到工程产品 , 做了数百轮试验 , 终于解决了密封难题 。 ”李建冬说 。
十年磨一剑 , 李建冬带领团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 见证了环控生保尿处理子系统从原理样机到正式产品的艰难蜕变 。
青春
2015年加入团队的80后小伙梁迎彬 , 如今已经成长为团队的中流砥柱 。 他解决了该系统总装集成、旋转部件磨损腐蚀和高可靠断接等难题 , 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寿命 。
2020年6月 , 某试验地实施封闭式管理 , 正在那里值班的青年设计人员张玉翔原地留守 , 每天10多个小时的试验后 , 睡在行军床上 , 最常吃的是泡面 , 却从未听到他的一句抱怨 。
青年设计师韩玉明告诉采访人员 , 在某试验地进行预模拟试验的50多天 , 他与王天宝等几位同事轮班值守 , 在监控室观测尿处理子系统的运转 。 其实 , 每一班十几个小时 , 电脑屏幕上的数据往往不会出现什么异常 , 值班结束后 , 反倒要忙碌起来 , 他们需要把这段时间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 。
50多天过去 , 迈出工作大楼的一瞬间 , 午后的阳光洒在他们脸上 , 韩玉明突然感到 , “我们好像做成了一件特别伟大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