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平台|除了热歌,短视频还改变了什么?( 三 )


如今,主流歌手在发布新作品之后,也会借助短视频将最惊喜的部分率先送到歌迷面前,随后歌迷在流媒体平台搜索收听,购买唱片和相关周边产品,乃至衍生其他商业形态。
以短视频为渠道进行投放,反馈机制变得更为透明,乐迷与歌手的沟通效率也大大提升。
不难看出,制造热度是短视频的“拿手好戏”,但在可视化传播的消费转向中,还有更多价值可以挖掘。
最核心的就是,通过结合短视频的影像、场景和情绪表达,音乐作品可以被赋予更多元的表意功能,增加作品的生命力和意涵。
此前,《漠河舞厅》与廖凡在《白日焰火》中一段颓废的独舞相伴出现在短视频平台上,为爱人坚守半生的老人形象被具象化,抽象的爱情有了写实的影像表达,焕发出更为动人的力量。这也就促成了歌曲《漠河舞厅》的爆火。
视频平台|除了热歌,短视频还改变了什么?
文章插图
除此之外,作为短视频平台重要业务板块的“直播”,在疫情肆虐之时为音乐演出辟出了“求生之路”。
艾媒咨询调查发现,2020上半年中国在线音乐演出观看的用户规模已经突破8000万。
而在短视频的新打法之下,音乐商业也裂变出新途径,而这些商业生态又在为音乐核心服务。
许多音乐公司都在短视频时代积极求变,诸如摩登天空,不仅仅局限于发行唱片和举办音乐节,还玩出许多新花样,其线上草莓音乐节曾“直播带货”,同期在京东平台卖出814吨酒类商品。
开启音乐节+“真人秀”项目,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音乐人在后台的“真人秀”片段,大大增强了歌迷和乐队之间的情感连接。
视频平台|除了热歌,短视频还改变了什么?
文章插图
总而言之,短视频在热度之外,还让更多普通人有了追梦的机会,参与到产业的重建过程中,还实现了IP孵化、音乐演出、周边售卖等产业链的搭建,助力了音乐产业在宣发生态、盈利模式的探索。
三、是时候放下“华语乐坛”的执念了在此次争论之前,唱衰华语乐坛的声音早就“绵延不绝”十余年。
当四大天王的声量渐弱,“三巨头”为代表的互联网音乐时代来临时,人们感叹“华语乐坛完蛋了”;
当彩铃音乐铺天盖地而来,覆盖了人们打电话时候的盲音,人们又感叹“华语乐坛完蛋了”;
再到如今,“罪魁祸首”变成了短视频。
事实上,华语乐坛从来就没有“完蛋”。
每一次争论背后,都是音乐传播媒介的变化,重塑了听众的音乐消费习惯,进而引发音乐产业的新变革。
唱衰之时,华语乐坛也在暗自蓄力,探索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我们在强调“流量”时候,往往消弭了对歌迷群体、音乐需求的切实关注。
短视频的“流量”之下,都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都有自身独特的音乐偏好。
短视频平台只是满足了他们独特的审美需求,越过旧有的“唱片精英”,将中国更广阔的音乐市场样态搬上了台面。
而对音乐创作者而言,短视频并没有抢占他们从前的发行渠道,而是增设一个新的选项。
在这个时代,音乐人完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
比如在国外,Taylor Swift、Ed Sheeran在今年纷纷入驻Tik Tok,而更多刚刚起步的音乐人选择把自己第一首单曲的小样放上抖音。
从唱片再到短视频,本质上都是音乐的载体,能否赢得观众的耳朵还是要靠“本事”傍身,成就好音乐还是要看内容。
所以,大可不必将短视频音乐与粗制滥造划等号。部分短视频音乐确实听感不佳,但是好音乐还是存在的,只不过是现在短视频音乐的基数过于庞大,造成了一种“短视频音乐皆垃圾”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