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以贡献者为本,平衡企业利益和个体热爱

来源:哈佛商业评论案例研究
从2004年正式涉足电商领域起,京东不仅获得了众多网购消费者的信赖,更是无数青年人的理想工作舞台 。
从2017年初全面向技术转型以来,京东体系已经在技术上累计投入近750亿元 。京东集团定位于“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目前业务已涉及零售、科技、物流、健康、产发和海外等领域 。
2021年,京东集团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下经营发展依旧稳步增长 。根据京东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其营收为2187亿元、同比增长25.5% 。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十二个月,其年度活跃购买用户数为5.52亿、一年净增1.1亿,第三季度整体用户平均购物频次同比增长23% 。据统计,此次“京东11.11全球热爱季”累计下单金额达3491亿元,其中4.3万个商家成交额增长2倍以上,中小品牌新增数量同比增长超4倍,500多万农户实现收入大幅增长 。
这些数据验证了基于京东业务的稳健发展,以及技术和供应链上的核心能力,京东打造的独特商业模式使其对业务运营有很强的掌控力 。这是京东穿越经济周期的有力竞争优势,同时也在不断提升京东作为新型实体企业的价值 。京东集团已经连续多年上榜智联招聘的中国年度最佳雇主 。虽然丰富的商业生态、充满机遇的平台让京东的雇主品牌熠熠发光,但疫情、国际环境以及产业升级变化也对京东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在接受《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专访时,京东集团人力资源部表示,京东要做长期主义者,这意味着京东的组织能力、人才能力、业务能力、技术数据能力都需要升级,追求有质量的增长 。
01
战略先行、组织保障、能力沉淀
京东致力于成为集团化的生态大平台,打造高效、敏捷、客户驱动的数字化组织,以文化、产权、业务、人才、机制等为纽带连接各组织单元,使组织单元保持核心文化理念、整体战略方向和主干管理体系上的统一 。
在组织架构上,京东采用战略管控型的组织管控模式 。集团总部是京东战略、文化和品牌的总设计师,是业务联动的总协调人,是核心人才队伍的培养者,是集团级机制、体制与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建设者,是京东战略性资源的统筹者,是风险管理的监督者 。
虽然京东在业务层面沿用传统的人力资源模式,但在集团层面,所有团队将被打散重组为3个团队,分别聚焦人才、组织和文化 。
首先是在人才方面,京东开启了“内循环+外循环”式的人才建设机制 。京东重新梳理了人才标准,建立了人才盘点制度,不仅能更加系统地掌握内部核心人才的情况,给他们提供更具优势的发展通道,还能配合集团未来业务发展或战略规划,从外部引入更多人才 。
在组织方面,京东进行了功能整合、机制优化、层级精简,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 。与此同时,京东打造积木化组织 。每一个组织单元都是一块责权明确、经营驱动的积木,整个组织由众多积木化单元组合而成 。各业务单元应积极建设符合自身商业逻辑和发展要求的组织形态,对积木化单元进行灵活组合,激活关键经营节点,提升经营能力,支持业务经营目标实现,推动京东战略目标达成 。
在文化方面,2019年,京东的价值观在“客户为先、拼搏、协作、诚信”的基础上,增加了“感恩”与“担当” 。实际上,京东的员工横跨了很多行业,零售、科技、物流、产发……他们中有蓝领,有科学家,还有行业大牛 。一套价值观要如何适配所有员工?回溯过往,有一个内在的基因始终伴随着京东的成长历程,那就是家的温度 。“我们希望传承家的温度,以明文章法形成共同的信仰和共识的守则,淬炼成为一套能够长久传承的价值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