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中国科学家研发“无腿”软体机器人,转向跳跃每秒138.4°( 二 )


正如预期的那样 , 特殊的液体-空气布局 , 可让执行器向前跳跃 , 就算空气袋被拖动在地上也能照常运动 。 这是因为电极会挤压液体电介质 , 进而使其快速向前流动 , 从而提供初始动能 。
34岁中国科学家研发“无腿”软体机器人,转向跳跃每秒138.4°
文章图片
动图3|无腿软体机器人(来源:NatureCommunications)
通过观察上述三种类型的致动器 , 陈锐发现它们的跳跃都是由液体袋的部分膨胀引起的 。
其中 , 特殊的液空布局、以及半圆形压缩结构 , 可让内部液体产生各向异性的快速流动 , 进而产生大量的正向动能 。
同时 , 固定在软致静电弯曲执行器边缘的预弯曲框架 , 可以指导变形方向 , 以便实现快速弯曲运动 , 借此可产生垂直动能和水平动能 。 概括来说 , 特殊的液空布局和预弯框架结构 , 大大提高了电液执行器的跳跃性能 。
这种无腿软跳机器人 , 可通过快速液体流动和身体弯曲来跳跃 , 从而可大大缩短跳跃间隔时间 。 由于具备弹性 , 因此可帮助机器人快速恢复形状 , 以避免影响下一次跳跃 。
无腿软跳机器人由两个带有柔性电极印刷的塑料半圆形袋组成 , 它们与两个导电带连接 , 用于潜在的电线连接 。 这两个袋由双轴向聚丙烯薄膜制成 。 前袋充满了电介质液体 , 后面充满了相同体积的空气 。
研究中 , 需要将柔性塑料聚氯乙烯环框固定在其边缘并进行预应变 。
值得注意的是 , 机器人的后气囊与动物尾部相似 , 这可用于保持跳跃和着陆姿态的平衡 , 在无腿软跳机器人的整个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为进一步提高无腿软跳机器人的跳跃性能 , 陈锐把袋中空气用非爆炸性气体氦气所取代 。
34岁中国科学家研发“无腿”软体机器人,转向跳跃每秒138.4°
文章图片
动图4|无腿软体机器人(来源:NatureCommunications)
这时 , 机器人即可通过能量变化 , 来产生向前跳跃的能量 。 在对电极施加高电压后 , 介质电液体会从流出区、挤压到没有电极覆盖的流入区 。 这种快速和各向异性的流动 , 可产生一个初始动能 。 其中 , 前袋电极之间静电力的增加 , 可引起液体的快速流动 。
另外 , 当框架产生瞬间弯曲时 , 即可推动机器人身体进入空气中 。 在快速起飞后 , 机器人的初始水平速度 , 会由框架末端的水平地面反作用力决定 。
在跳跃状态下 , 环框会迅速释放弹性能量 , 这时介电液体回流 , 机器人即可恢复到原始状态 , 并为着陆后的下一次跳跃做准备 。
此外 , 施加相同极性的电压 , 可让电荷处于保留状态 , 并在致动器内部积累 , 从而防止致动器完全回到其初始位置 , 以避免影响下一次实验结果 。 每次实验后 , 极性都会被逆转 , 并等待一分钟来缓解电荷保留 。
34岁中国科学家研发“无腿”软体机器人,转向跳跃每秒138.4°
文章图片
动图5|无腿软体机器人(来源:NatureCommunications)
单个驱动器总价不到5毛钱
软致静电弯曲执行器的设计灵感 , 来自液压放大的自修复静电致动器的静电跳跃 , 以及由介电弹性体执行器的预变形框架引起的周期性马鞍形弯曲 。
在设计过程中 , 陈锐专门建立了力学分析模型、以及介质液体重心运动等效模型 , 借此可对驱动器尺寸参数进行优化 。
由于机器人使用特殊的液体空气布局、以及边缘固定预弯曲框架 , 借此可实现快速连续前进和转向跳跃运动 , 还可实现各向异性液体流动周期性的弯曲 , 因此可弥补液压放大的自修复静电执行器的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