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从新文创到深度数字化,腾讯与文博“联姻”的五年之路( 二 )


比如,去年4月,腾讯和敦煌联合推出“云游敦煌”动画短剧,不仅可以让用户传播与分享,还可以通过动画剧中的角色扮演,自己参与配音与互动。动画剧之所以能引发广泛的关注,是源于其内容的抓人感、画面斑驳的质感和强互动元素带来的趣味性。
故宫|从新文创到深度数字化,腾讯与文博“联姻”的五年之路
文章插图
“云游敦煌”小程序中的互动剧配音体验
同时,在文化遗迹的保护和修复方面,腾讯正在通过深度数字化的探索,逐步尝试更多的技术解决方案,助力文博行业新型基建的打造。
敦煌壁画的修复由于病害种类繁多、形态复杂且缺少自动化标注工具,其工作需要大量专业的人力成本。针对这一难题,敦煌研究院引入了腾讯多媒体实验室AI病害识别技术,通过深度学习敦煌壁画病害的相关数据,使AI学会了为壁画“看病”,从而实现了自动化且高效的壁画病害分割与识别。
“尤其是文物保护修复的颜料层脱落方面,非常费时费力,但用AI的话,我们初步研究推算可以节省70%的人力。”今年3月,在腾讯与敦煌研究院战略合作升级的发布会上,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在接受钛媒体App的采访时提到。
在新科技与新文创的支撑之下,腾讯数字化的综合成果——新文旅也就此诞生。
2019年9月,故宫博物院与腾讯共同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第二年8月上线的“数字故宫”小程序,就是新文旅的代表作之一。
【 故宫|从新文创到深度数字化,腾讯与文博“联姻”的五年之路】“数字故宫”的亮点在于其中的“云”游故宫。在云端漫步逛建筑,用户可以观赏到5万件纤毫毕现的文物。该版块设置了全景体验功能,跟随箭头,深宫别院可以尽收眼底,这一点充分体现了小程序以轻应用玩转厚重历史的、“四两拨千斤”的妙用。
故宫|从新文创到深度数字化,腾讯与文博“联姻”的五年之路
文章插图
在“数字故宫”小程序中云游故宫
即将发布的小程序——数字故宫2.0,除了新增在线购票、预约观展之外,还推荐了不同季节的赏花、乘凉等7条小众“隐藏游览路线”;并且,用户可以实时查看故宫各区域的拥挤情况;此外,游览者可以随时对照线下文物,查阅国宝故事。
新文旅通过开放在线博物馆参观的入口,打破了博物馆观众有限的触达边界;与此同时,大数据寻找最优游览路径,则让观众与博物馆充分实现了人流信息的对称,从而提升了线下观展体验;参观者与文物的线上线下交互,还打破了此前线下观众只能单向度获取静态文物信息的刻板参观体验。
文博的两次革新:降低受众门槛、重构与受众的关系博物馆在过去的这十年间经历了两次变革,这种变革重新定义了文博机构与公众的关系:
第一次变革发生在大约六七年前。随着移动互联网基建的完善,一些社交、电商国民级应用的诞生,使得文物动图迅速传播、文博IP周边热卖,新文创让博物馆不再“高冷”。
第二次变革则发生在大约三年前。随着人工智能、云、虚拟现实等新一代技术的涌现,文物可以在修复技术下延寿、在数字重生技术下长青;在数字化采集技术下在线高清呈现。
这两次变革,也正是对应着腾讯这五年来与文博机构合作走过的路径。
于博物馆和腾讯而言,这两次变革都可以为彼此带来双赢:
首先,博物馆可以通过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平台,唤起年轻人对文化遗产的亲近感与安全感,从而强化了文博IP与受众之间的黏度。
与此同时,新文创对于博物馆而言,也是开辟了一条政策补贴与门票之外的、自给自足的生存路径。在今年8月中旬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中就明确提到,“允许文创产品开发收益可按规定用于文博单位日常支出、征集藏品、提供公共服务。”有了政策的背书之后,文创收入便可以更好地反哺博物馆的运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