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识|俞敏洪最新分享:比知识和学识更重要的,是见识( 五 )


五、直播对话罗振宇:你如何看待大厂35岁现象?我觉得这个特别扭曲,一个人大脑到40岁左右才达到他的巅峰状态,35岁现象意味着一个人还没有成为最好的自己时,就被现在的市场从电池舱里抠出来。
俞敏洪:我觉得这个现象跟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有关,也跟年轻人对现在产业的理解有关,大量的用人企业其实没有考虑到,如果拉长时间来看,一个人真正有智慧、有创造力的时期是在30-45岁之间。比如新东方骨干力量大部分在35岁左右。
对于这种现象,可以通过两方面来解决:
一方面,35岁左右的人要加强自我学习和对世界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
我现在看到元宇宙,还会研究它到底是什么,但我身边已经有一些35岁的人不看新事物了,也停止学习了。
很多人听说我玩抖音很熟练,对此很奇怪,他们觉得以我如今的年龄及成就,为什么还要玩抖音、拿打赏佣金?
我说,这不是佣金的事情,这也不是打赏的事情,这是我与世界交流沟通的一种方式。打高尔夫、喝茶的生活方式我也可以有,但我不能因为那种生活方式就与现在很热闹的生活方式脱离了。
很多人到了35岁,就有这种自我脱离现象。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压力和内卷的增加,我建议用人企业关注35岁人群,因为他们更稳定,也更愿意奉献自己。
罗振宇:我觉得35岁现象的核心问题是:现在的教育系统生产出的是大量硬技能合格、但软技能不过关的人。比如口才沟通能力问题、学习力问题,这些都是软技能。
35岁真的是一个分水岭,我昨天问一个朋友,为什么到了35岁很多大厂就不要?
他说,不要就对了,如果35岁,还在到处投简历,证明这个人35岁之前最重要的事没有做,就是没有拓展出自己的人脉网,35岁的人应该是内推的阶段,而不应该是投简历。
俞敏洪:我跟年轻人接触的也不少,我觉得现在的部分年轻人有两方面要认真思考:
一是交流能力。
包括情感交流能力和日常工作交流能力,让人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从而喜欢自己的能力。不管是提意见还是赞扬,都恰到好处,其实特别重要。
二是利他能力。
目前35岁前的人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容易从小不知不觉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但利他主义者往往有利于自我的生成。我常说,修炼自己,造福他人。
如果这两点做到了,这个人的软实力就了不得,应该不会出现到35岁找工作还要到处投简历的情况。
35岁应该是别人来挖你,而不是你到处投简历跳槽,这才是35岁该有的样子。不然从毕业到35岁的13年,你都干什么了?这13年难道还练不出大家喜欢的专业技能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吗?
当然,人的第二种状态是35岁还愿意创业,愿意去冒险,愿意开拓自己的未知世界,这也是一种好的状态。还有一种好的状态是,你35岁就已经功成名就,那你更厉害。
罗振宇:刚才我看直播间有人说,你说的都是很牛的人,普通人怎么办?
举个例子,我们家用过一个小时工,在我们小区里被到处推荐。这跟社会地位没关系,跟挣多少钱没关系,35 岁以上的人不再被社会的硬标准衡量。
35岁的衡量标准就是:你作为一个独特的人。大家觉得你这个人好,所以才会推荐你。就像俞敏洪老师刚才讲的“修炼自己,造福他人”,用这个心法,就完全可以变成一个非常独特的人。
俞敏洪:对,比如我原来住在一个地方,门口有个小卖部,其实离我更近的还有另外一个小卖部。
但是我之所以到门口的小卖部买东西,就因为这个小卖部的夫妻老板特别好,笑脸相迎相送,有时候买个东西还会送一个东西,尽管我不需要。这样的话,我就觉得他们人好,实际上他们那个小卖部后来的持续经营能力就比另外几个要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