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人工智能:从“作坊式”走向“工业化”新时代

多模态|人工智能:从“作坊式”走向“工业化”新时代
文章插图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徐波。受访者供图
人工智能创新不断 “一体两翼”快速发展
人民网: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不断,应用层出不穷。它究竟走到了哪一步?能否谈谈您是如何看待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现状的?
徐波:人工智能是一个高度交叉复合、快速发展的领域。如果要对其发展现状作一个全面概括,可以从人工智能 “一体两翼”构成来着手分析。
其中“一翼”是指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无疑受益于大数据和大算力发展,但基础还是15年前深度学习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突破。人工智能越发展,其计算、生物、数学、材料、心理学和社会学等交叉复合特性就越明显。我国人工智能高水平论文发表数量已经位居世界一二,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发展态势良好,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大国。但成为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强国,还需要在需求牵引下,按照问题导向继续弘扬“十年磨一剑”的科学家专注精神。
另外“一翼”就是人工智能的应用。人工智能具有无所不在的广阔应用场景,技术落地需要和工业制造、农业发展、医疗制药、社会治理等领域深度结合。我国有市场、人才、规模、数据等方面的优势,在应用方面走得比较快,对各行业的渗透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具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优势,已经走在世界发展最前列。
人工智能中间非常关键的“一体”,指的是人工智能的基础软硬件,包括芯片、算法、软件硬件协同、开源框架、应用开发接口等等。它作为一个桥梁,把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成果和场景应用广泛地结合在一起。目前,我们的基础软硬件研发已经从“可用”走到基本“好用”的阶段,发展了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生态。
人民网:产业应用是技术发展中很重要的部分。您认为我国要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占领关键技术高地,未来的突破口在哪里?
徐波:随着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应用呈现出遍地开花的良好发展态势。但人工智能落地中,也碰到很多问题,例如对数据质量要求高、缺乏相应标准、落地周期长成本高、人才昂贵等。
我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寻找突破口。
首先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智能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培养一批既懂行业需求流程、又懂人工智能的专业人才。人工智能还完全没有发展到可以通过调几个参数就能上线替代部分人工作的水平。其中行业数据的获取、清洗和加工,以及如何并按照业务需求建立相应的应用模型都需要一些的这样复合型人才的支撑。
其次要降低人工智能的应用门槛。现在按照专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应用,在很多时候发现还不如用个人更省成本。所以,如何从专用型的人工智能,逐步向更具泛化能力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突破口,也是未来5-10年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主流。
这个过程中,从推动产业发展的角度选择一些超级场景对于牵引人工智能应用发展非常关键。例如,自动驾驶会是人工智能在单一领域里最大的产业场景,也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争之地。类似的还有人工智能+医疗,也是一个特别大的场景。中国有四百万医生、全世界最大的临床海量医疗数据,最适合人工智能去发挥智能化优势。所以,要选择一些这样的超级场景,作为推动人工智能进步的突破口。
加快原始创新策源 努力占据制高点
人民网:中科院自动化所作为我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期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方面,有哪些相应的目标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