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AI赋能:技术预期与商业实践应该如何平衡?( 二 )


上一波AI是什么东西呢?像谷歌、百度的搜索,大量是基于统计的或已经成熟的统计学习,那我们看到说这个大家是已经习以为常,不叫AI,但其实就是上一波我们基于统计学习实现的能够落地的AI。
这一波我们看到由于算力上来了,原先基于白盒的方法已经不能从建模角度handle大量的数据了。那我们其实是能够引入一些新的算法,比如深度学习,当初在上一波没有跑通,是因为算力不够。
那新的算法的特点是什么呢?它是黑盒的,一定程度上我其实不需要知道它的特征是什么样子,那好处是机器自己可以通过样本去学习可能有用的特征。那这样的黑盒一下子就把空间打开了,同时也把大量的数据用得非常好。所以这一波我们看到上一波没有做出来的东西,包括图像识别、语言识别在这一波算力变革里都已经有了实际落地场景。
所以再往下看,我们其实要说从机器学习角度它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们谈到人工智能总感觉是隔了一层,回到机器学习角度就比较容易看明白了。但凡这个东西用机器学习的模型能很好建模、很好描述的,都是能够比较好的落地;但凡很难用机器学习来建模的,比方说人的常识就是很难建模的,这个事情跟人的常识相关了,就会变得特别特别难,像自动驾驶因为它需要做人的伦理判断,就很难做。
所以常识比较少的垂直领域比较好做,而通用AI就会比较难做。从机器学习本质来说,它是从样本上进行学习这样的过程,如果一些场景我能很方便收到大量数据就比较好做。如果交付要求比较高,没有数据的,就像这个自动驾驶特别难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人工智能从机器学习角度去看,很多事情会看得清楚一些。
方汉: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可以参考李开复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只要人类在5秒钟之内做出的决策行业,肯定会被机器所替代。”我们人类做的工作,在以秒为单位完成的工作,比如说开车以秒为单位,判断人脸你是谁以秒为单位,这些事情人工智能技术完全可以替代。
下面一个阶段是以分钟为单位的人工智能替代。比如我打一个客服电话需要几分钟,人工智能客服能根据你的思路,给你一个比较准确或者满意的回答。再比如说我们最近孵化了一家做人工智能看片的企业,一个有经验的医生通过看片子,就能诊断出你有没有生病,这也是以分钟为量级的。以分钟为量级,逐渐衍生出一种可替代的人工智能技术。
最后一个阶段是比较难的,就是人类以小时为单位的大型博弈。最简单的就是阿尔法狗,下一场围棋基本以小时为单位来绝胜负,这种人工智能是非常少见的。但也正是通过这一阶段,我们才能判断出人工智能目前处在什么阶段。
刘致雅:现在是处在“秒”的阶段,还是“分”的阶段?
方汉:我觉得“分”的阶段开始大规模出现,“秒”的阶段,人工智能已经可以解决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所有的问题了。比如天天刷健康码,这是以秒为单位的。
刘致雅:AI想要发挥作用,必须落在实际的产业中才能最大化它的商业价值。想请沈总跟我们聊一聊,AI是怎么落地到商业中的?以及方总跟我们聊一聊,投资商业的逻辑是什么?
沈李斌:我们自己觉得乐言科技在把AI技术变成生产力为商家创造价值这方面还是做出了一些成绩。
【 机器学习|AI赋能:技术预期与商业实践应该如何平衡?】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谈,第一个是AI技术怎么落地?第二个是站在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的角度来看这个事情。
大家常说,对于人工智能企业要去寻找落地场景太困难了,为什么呢?一定程度上AI是个功能、是一些能力,但它不是业务场景本身的一个东西。作为一家人工智能企业,乐言科技是将“把技术变成客户的业务能力”作为出发点,帮客户做业务的闭环,实现降本增效。我们做智能客服机器人也是这个考虑,它是一个完整的业务环节,能够做端到端的。